一、易经和二进制
在我国古代文化经典《易经》(约公元前1000—500年间)中,就已经有了二进制思想与表示方式。
《易经》以阴爻(——)和阳爻(—)两个符号按一定规则排列组成了八个爻卦。后来的《系辞》具体解释了八卦,书中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即由太极生成两个一爻卦:阳(—)代表天,阴(——)代表地。两仪就是天和地。这一阳爻(—),一阴爻(——),就是组成八卦的最基本的符号。两仪又生四象:太阳(卦),少阴(卦),少阳(卦),太阴(卦),四象象征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四时。四象再生成八卦:坤卦(卦),震卦(卦),坎(卦),兑卦(卦),艮卦(卦),离卦(卦),巽卦(卦),乾卦(≡)。八卦,也是八方,八节。如果用数码0和1分别表示阴爻(——)和阳爻(—),并把八卦中的上、中、下三排爻分别用相应的数码表示,则八个爻卦可顺次视为如下的二进制数:000,001 010,011,100,101,110,111。化为十进制数,即为从0到7八个自然数。
由此可见,八卦与二进制原理是相符合的,八卦这种符号系统体现了世界是最早的二进制思想和表示方式。就连二进制的发明者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看到了《易经》中的伏羲八卦图后,都惊喜地称赞易图是“流传于宇宙间科学中最古老的纪念物”。
二、八卦的作用
一是以通神明之德。
二是以类万物之情。
三、易经的取象思维具有极大的创造力
乾为天,兑为泽,离为火,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艮为山,坤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