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号晚抵达深圳,朋友在一家海鲜城宴请。
和朋友同行的还有一个小伙子,18岁的大一学生。
一开始,小伙子并未引起我的注意。直到满桌海鲜上桌,孩子纷纷皱眉。他在一旁微微笑着,很善解人意地询问,吃不惯吧?给孩子们推荐桌上的白灼虾、扇贝、大龙虾。这些清淡可口,较合孩子口味。孩子们果然对着一盘白灼虾大快朵颐,每人还捎带解决了一只扇贝。最后,又给孩子们介绍口味稍重的花蚌,这个东西,孩子们在家乡倒是常吃。虽是有些辣,但作为清淡的中合,倒是不错的选择。看孩子们欢快满意,我不禁在心里,为小伙子的细心体贴,点一个大大的赞。
孩子们尽了兴,一边玩去了。桌上有人招呼小伙子喝酒,期间不管谁招呼,他都会站起来礼貌碰酒,或是遥敬。落落大方,丝毫没小家子气。酒过三巡,他依然不骄不躁,一直微微笑陪。言行举止,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平和诚恳。
我出去转了一圈,回来惊讶发现孩子们又重新落座,正和他玩“小鸡拔毛”和“学霸抄作业”,这两款游戏正风靡孩子们的校园。赢了可以恶作剧,比如涂满芥末的花螺,被捏着鼻子送进输了的嘴里。他们玩得不亦乐乎!
晚上回来,我问女儿晚餐怎么样。她说有了哥哥,感觉晚餐好嗨。完全没料到,年龄差距这么大的哥哥,居然都能玩在一起。
大家都交口称赞这个大男孩的素养,猜测一定成长在良好家庭环境里。
果不其然,随后日子里,我们见到了他刚刚从内蒙回来的父母。一言一语、一行一止,透着浓浓的关怀与爱意。男人沧桑里蕴着儒雅,女人婉约里隐着豪迈。两人说话都轻声细语,很是平和。那是一种良好教养和生活阅历,大浪淘沙后的端庄从容。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长期耳濡目染,在这样环境里长大的孩子,言行举止已深深烙下父母良好教养的印痕。
(二)
7月17日,从深圳返程前一天。
老公同学请吃饭。为表诚意,特挑选当地名品,据说最便宜一道素炒青菜,标价38元。
随东家来的有一位姑娘,准大学生。双方见面寒暄,姑娘始终没有抬眼看任何人,也没有一丝微笑。
落座开宴之后,姑娘只有一件事:吃!吃!吃!
吃了每人半只的鸽子,然后虾、鱼……先吃近的,再吃远的;吃完荤的,吃素的。你喝酒、聊天、吃菜,都跟我无关。新嫩鲜美的白灼虾,干掉三分之二。白胖可口的鲜美小馒头,一次抓住五六个。松子玉米,端起来半盘子入碗。风卷残云、狼吞虎咽。一会儿半桌子菜没有了。讲真,我从来没见过这么能吃女孩。
全程跟我们,哪怕几个小孩子,没有任何交流。
不知道怎么说起,女孩大学要回家乡来读。大家就叮嘱,来家乡就来家里走动,毕竟父母不在身边。女孩子照旧在吃,没有一点表情,据说听不懂父母家乡话。倒是父母忙不迭地客气道谢。
回来路上,女儿和几个小孩在抱怨,这顿饭吃得一点没意思。早知道不如待在宾馆吃泡面、做游戏。我问她怎么没意思,她说反正就是没意思。
另一个小孩接嘴到,你看那个姐姐多能吃,我们还没下筷呢,就没有了。想想也是,今天菜本身点得分量不足,这种情形下,几个小孩倒是出奇安静。
我对这家人并不了解,也不敢妄加评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人是一种社会性群体动物。你在这个世上,不可能孤立的存在。不要求你牺牲小我,去随众大我,至少要顾及基本的社交礼仪。人和人的交往,是以和谐舒适为前提。如果背离了这个主题,那么你或许就真的,是一座不可救药的孤岛。
(三)
和女儿去快餐店吃面。楼下人多,为清净,我们楼上落座。
对面一个四十左右、衣着光鲜的女人,三个孩子:两个八九岁双胞胎女孩,一个六七岁男孩。
等了一阵子,不见面上来,女人有些不耐,催促两个玩手机的女孩下去看看。女孩不肯,女人催得急。女孩拉着小男孩的手,弟弟,你去!一会儿给你玩,女孩对着手机呶嘴。男孩儿正用筷子蘸辣椒和醋玩。一听马上跑到楼梯间,扯开嗓门,老板,面好了没?连喊三声,没人应。死老板,聋啦!踢啦着鞋,咚咚地下楼了。楼上吃饭的人面面相觑,女人自顾与人语音聊天,没一点反应。
一会儿面上来了,总共三碗。刚吃没一会儿,小男孩儿要姐姐碗里的鹌鹑蛋。第一个女孩儿性子温顺些,两个都给了他。第二个女孩不乐意了,说每个人碗里两个,凭什么都给你。小男孩儿不依不饶,去碗里抢,结果蛋掉在地上。女孩儿一巴掌打过去,男孩儿嚎啕大哭,躺地上打滚。
语音聊天的女人,顿时怒不可遏,站起来一巴掌甩在女孩儿脸上,你个死丫头,活腻了!竟敢打弟弟!女孩顿时边嚎啕大哭边踢桌子。女人揪住又打。一时间,二楼鬼哭狼嚎。有吃客小声议论、指指点点。女人斜眼过来,看什么看,没见过管教孩子啊!
说实话,女人的“管教”二字,让人触目惊心!等面、催面、吃面这一系列过程,三个孩子都有参与,可我们看到什么?吃饭这样一件小小的事,让这个家庭对子女的教育短板展露无疑。母亲本身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妈妈,领着三个孩子去吃饭,自己却兴致盎然地刷手机。孩子催饭,对老板极不尊重。污言秽语从何而来,她似乎一点也不关心。男孩霸道,和女孩起争执、撒泼,女人不分青红皂白,对女孩的呵斥辱骂,哪里像个母亲?从始至终,我只看到粗暴的管,而没有理性的教。
餐馆是公众场合,喧哗吵闹非但没有一丝歉意,反而如此气势汹汹。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的,可不仅仅是你的优点,还有你的暴戾、不负责任、污言秽语……
细想下来,有这样一位母亲,有这样的家教环境,这三个孩子的将来,似是不难看到结局。
(四)
餐桌礼仪,由来已久,中外莫不如此。它最能反应个人或者家庭的文化涵养。我国古代士大夫,就很讲究“食不言,寝不语”。西餐里的礼服、刀叉,和此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家喜欢的“奶茶”刘若英,出身名门,家教极为严苛。她在采访里坦言,小时候吃饭吧嗒嘴,被祖父严厉斥骂过。正是这些细节的堆叠,我们才能看到,她身上那个叫“认真”的素养。
杨澜自曝刚到美国,因在咖啡馆里衣衫不整,遭遇美国老太太零交流。离开时留下便笺,提示她作为一个女人必须精致,这是女人的尊严。
当然,一个人的素养包含很多方面,体现一个人素养的也有很多方面。但为什么说,餐桌最能折射你的家庭教养呢?民以食为天,中国人谈事情喜爱餐桌上,交流感情喜欢餐桌上,娱乐休闲终归还会回到餐桌上。享受美食的过程,往往是最容易放松的过程。人,首先要吃米才能活着。从这一点讲,吃是人生第一本能要义。最本能的释放欲望,往往最能显示自己的本真来。
那么,你想在餐桌上呈现怎样最本真的自己呢?我想,它往往不由你自己主观意志控制,而是你自身素质,也就是你家庭素养的综合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