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晨雾重,晖晖冬日微。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进一步加快教师专业成长,为教师们搭建一个展示自我,锻炼提高的平台,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我校整体教学水平,我们学校教师在2021年12月13日开始,举行为期三天的教师优质课大赛。
本次比赛面向全体任课教师,采取自愿报名与组内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参赛教师根据自己所任学科,自选课题,以常规课的方式进行展示,并要求除评委之外的非参赛、无课教师前去观摩学习。
根据学科分类,本次比赛共分四组: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和综合组,每组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各有七人对参赛课程进行打分评比。各位参赛教师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以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将精心准备的优质课展示于课堂。让我们一同领略一下我们语文组的风采吧!
张老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层层推进,结合精美的课件,让整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开头以“解释课题”进行导入,尤其对易错字“戎”字,以及“取”字的意思做了讲解,让学生对课题及文中要讲的事情有了大致的了解。朗读过程中注重把握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美,有齐读,有个人读,再通过学生互评的模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其特点。抓住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句子的意思,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引导与思考,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让课堂变得井然有序。其中,对古今异义字“走”,还有文中的“三个代词之”的意思做了重点讲解。最后通过学习了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总结王戎是一个观察仔细、善于动脑、聪明机智、冷静思考的孩子,而我们在生活中也需要学习他这种品质。
本堂课中,孔老师借助媒体课件和自己过硬的美术功底,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读书兴趣。比如学第一自然段时,反复领读了“黄了”,“凉了”的“了”字,直到学生读正确为止,到第二段,让孩子们来体会“天空那么蓝,那么高”时,孔老师又借助了直观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对高一目了然。另外,在教学中注意了细节,如:训练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提醒学生把话说完整,同时指导儿化音读法;读句子时提醒学生注意句子后的“!”,读出感情;读句子“天空那么蓝,那么高”时,范读让学生很直接的感受读法;指导读句子不拖音等。在指导学生认识大雁南飞排“一”字和“人”字时,老师也借助自己的动作,把文本和动作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脉络清晰,记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分别描述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动态的群鸟活动的情景。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
杨老师在本课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学习:1.抓住重点段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例如:在教学课文第八自然段描写树的部分: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杨老师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的体会,但是学生在表述的时候总是不能把文字中所蕴含的那份宁静之美说出来。于是,杨老师就带着充满微笑的表情,用柔和的声音范读了一遍,她的语言充满了感情,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身心完全放松,入情入景,很快就理解了,接着,学生又读了一次,果然读出了不错的效果。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她不断地与学生沟通交流,不失时机的点拨指导,及时提醒孩子用圈点批划的方法做好笔记,适时对学生表扬鼓励,使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学习中充满了乐趣。3.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直观感性材料。例如:课文在写榕树大、茂盛时,主要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孤木成林的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写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主要写了数量多、种类多,而且鸟儿生活得自由、快活。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了群鸟欢腾的幸福景象,让孩子们从内心由衷发出“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赞叹。把树的静和鸟的动描述的淋漓尽致!
《 四季之美》这篇文章选择了春夏秋冬四季,作者认为最美的四个时刻: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来写,春天的柔和,夏天的有趣,秋天的温暖,冬天的和谐都细腻而真挚,是一篇优美而生动的写景散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庞老师的在教这节课时,她非常重视学法的指导,讲究阅读策略,让学生掌握方法后,能举一反三,延伸阅读与表达。 她在带领学生学习秋天最美的是黄昏这一自然段中,引导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体会到动态描写的妙处,充分感受到动态美的同时,学习了动态描写的方法。紧接着,她让孩子们依次去学习,春季,夏季,冬季最美的时刻,孩子们用学习秋天最美的方法去学习其他几个自然段就轻松多了。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在指导朗读时,引导孩子读出体会与情感,学生通过不同语速的朗读,表达不同的情感,最后在熟读的基础上尝试背诵,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文章的精髓。
《月迹》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它通过灵魂人物“奶奶”的有效指引,通过“盼月一寻月一议月”, 让“我们”从一开始的什么都“不满足”,到最后都“满足”了,并进而理解了“月迹”中“月”是美好事物的化身,每一个人 都要享受美。
在本课教学中,刘老师先安排学生在课前背诵歌咏月亮的古诗句,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吟诵得朗朗上口。通过吟诵诗句,揭题激趣。紧接着刘老师带领孩子们解决了本课的字词读音,为学习课文扫清了障碍,因为本文中用了很多重叠词和儿化词甚至有些词是作者的方言:如“玉玉的”“银银的”“粗粗的”“酥酥的”“累累的”,和段落“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孩子们读到儿话音就感觉特别不习惯,更何况一段里存在这么多儿化音,可在刘老师的师范和引导下,学生们很快就解决了读音问题,然后,刘老师还细心地强调了多音字悄:qiǎo(悄没声儿)(悄然)qiāo (静悄悄)累:léi(果实累累) lèi(劳累) lěi (积累),这时才顺利地走进文本。带着学生去寻月迹:
镜中 : 白道儿—半圆——爬得高——满盈——亏——全没了踪迹,用了图片进行了展示,让孩子们感受到寻月不见时的失望的心情。 院中 : 白光、玉玉的、银银的,有桂树、嫦娥 ,引出羡慕、嫉妒、争执的过程。 杯中 : 月亮是每个人的,一人一月,人人拥有,月亮入心。“我们都看着那酒杯,果真里边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河中 : 哪一处的水里都有,处处都有 越发觉得奇了。 眼中 : 弟弟妹妹的眼睛里,哪个人眼瞳里都有,竟是这么多的 ,孩子们都觉得满足了。
这样就把寻月踪迹:屋内盼月→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瞳见月→沙滩议月写的完美了,在整个引导过程中,刘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这一直观教学, 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通过各种“月”的展示,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特定的情境,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并由此从侧面将文章的主题线索展示给学生。适当的给与学生自读的时间,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共同探究,在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的同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达到让学生能自主地,发自内心地热爱与向往美好的生活这一学习目的。
《坐井观天》是一则童话寓言。透过生动、富于搞笑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正确理解课文寓意是一个难点,在边老师的课堂上,他透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动画视频和形象过硬的美术功底进行直观展示教学。上课伊始,导入新课后边老师提出的疑问“故事中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争论”,因为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而顺利揭题。
在讲井沿时边老师直接在黑板上画了一口井,让一位学生把井沿圈出来,供大家看,所有同学一下子就明白了,把握教材时把“无边无际”、“大话”、“笑”三个词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透过这三个词来了解课文,穿针引线。在引导学生了解“无边无际”时,他设计了动画,让一只小鸟一直往前飞,把飞过的地方用视频展现出来,让学生欣赏:什么是(无边无际)的沙漠、(无边无际)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原、(无边无际)的天空,等等,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营造快乐轻松的情境,来理解无边无际的内涵。教师再因势诱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实现对第一次对话的理解。小鸟和青蛙的第二次对话中,边老师主要抓“大话”,这个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理解“大话”这个词,来把握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时的情绪。指出说大话是指:说夸张,不切实际的话。并举了一个实例让学生来感受什么是说大话。他说:我能一口气吞下一头牛。学生从老师的语气和自己的经历中了解,这些就是夸张,不切实际的,就是说大话,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第三个关键词“笑”,引出文章的第三次对话。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现两次,这两次的笑是有区别的。文中两个笑。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是。另一个笑折射出了小鸟的虔诚,真诚相劝。通过对“笑”的学习与理解,学生明白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得出结论:小小的井口挡住了青蛙的视线,他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在朗读环节,边老师设计了角色扮演,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整堂课边老师始终以学生为本,对学生的发言都进行多角度,多种方式鼓励评价,使学生始终积极的投入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掌握了扎实的知识,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本节课老师带领孩子们开启了西沙之旅,让学生走进西沙群岛,与西沙群岛进行零距离的对话,同时,运用恰当的拓展,让语言文字升华为自我感受。然后借助形象感悟进行理性提升。充分展现美的形象,努力做到语文美育具体化。接着让学生以最感动、最喜欢的段落为学习顺序,通过西沙群岛的海面一(海水颜色多),海底一(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多)海滩一(贝壳、海龟多),海岛上一(鸟、鸟蛋、鸟粪多)并且在介绍的过程中紧紧抓住这些事物的特点,使得这些景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使学生愿学,乐学,在主动中完成学习。并用教学的直观性原则,以学生心理特点为依据、以美的熏陶感染为目的,把“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海水”,把“见都没有见过想都想不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鱼”把“颜色艳丽,形状奇特的珊瑚”把“千奇百怪的贝壳”,把“成百上千的海鸟”以及“庞大的海龟”“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等等,都形象的展现在学生们眼前,从而增强了美的感染力。使学生在欣赏中去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在教学珊瑚时,用精美的图片展示,创设了情境,似乎把学生带到了海底,让学生说说看到的珊瑚还像什么,学生说出了像扇子,像树,像圆球,像蒲公英,等等。既感知文本,又跳出画面,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读是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读是学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直接与本文对话,通过“思考: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在海底你都看到了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以读代讲,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词语。比如在指导学生感悟描写鱼多,鱼美的优美……句子的同时,进行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子训练,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谴词造句的艺术。另外,冯老师还注重抓重点词品读课文,在教学第3自然段时,抓住了“各种各样”、“懒洋洋”、“到处都是”、“威武”这几个词,通过图片展示和动作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珊瑚的确美丽,海参的确懒洋洋,大龙虾的确威武。然后说出排比句,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了排比句的美。最后总结出课文用总分总的结构写出了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真的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好地方。
《日月明》是根据汉字构字规律所编写的一首非常有趣的儿歌,读来朗朗上口。是一篇十分适合儿童朗读的韵文。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喜爱,并掌握一些识记汉字的方法。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更应该充分调动其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李老师通过复习熟字,演示“日”“月”组合成“明”的过程,以及图文对照理解“明”的意思,紧紧抓住一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的年龄特征,为学生们创设了愉悦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了会意字的特点,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很好的铺垫。紧接着,李老师通过图片让学生认识了其他几个会意字“尖,尘,林,森,从,众,男”等,然后又用摘苹果的游戏巩固了生字,这一系列识字活动,让学生在宽松、自然的状态下发现构字规律,掌握汉字结构,从而感悟汉字文化,积累语言文字。李老师的本节课中坚持以读为本,读中体会,遵循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让生字从文中来,也回文中去。本文本来就是一篇朗朗上口的韵文。课上,通过师生对读,合作读,齐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认识汉字,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就在学生感觉兴致缺缺的时候,李老师让全体起立,配动作唱了一首《上学歌》来缓解疲乏,让学生重新注意力集中地参与剩下的学习,整堂课结构完整。
这是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有水、有花、有鸟。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看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上课伊始,张老师通过猜谜语激趣导入,学生猜谜语的积极性很高,这时,她就出示了“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一下子就猜出是“画”。她抓住学生好动、好奇、爱表现的特点,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谜语儿歌引出课题,就等于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再让学生自由把诗读正确。学生试读古诗并进行评议,在评议中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紧接着她带着全班学生读课文、(师范读,听录音,指名读,齐读)背课文,做动作。完成了读熟课文的任务后,又让学生用手指着字读了两遍。然后抽出文中要认识的11个生字,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加上古诗朗读时的学习,这些字基本都认识。认识完毕后她又拿着词语卡片让学生认读,读得声音大又准确的就奖励一张生字卡片,孩子们兴致极高,在轻松快乐的课堂气氛中,顺利地解决了生字的学习。接着她复习了前边所学的反义词上—下,左—右,让学生找找本课中的反义词,学生迅速找出了“远—近”“有—无”“来—去”三组反义词。找反义词,是对教学“远──近”和“有──无”的补充认识,又是结合了课后的“我会说”进行地针对性练习。就像一次课间活动操,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进行做了一个很好的缓冲后,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然后渐渐进入诗的意境时,张老师又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读出诗的感情,尝试背诵古诗。学生会背诵之后,张老师又带领学生们一起去配着动作唱古诗,在激情吟唱中课也拉下了帷幕。
《小小的船》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晴天夜空美丽的景象。这首诗韵律协调,音乐性很强。写了一个孩子把弯月看作小船,联想自己坐到月亮上去,在蓝天中航行,驶过星群,看望星星的喜悦心情。诗中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起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张老师在执教本课时,首先以谜语的形式引出课题,激发起了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学生们纷纷被这神奇的月儿迷恋住了,为下一步扎实的字词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字词版块的学习中,老师的引导扎实而且有效,随着字词的出现,张老师把握住了“翘舌音、三拼音、后鼻音”这几个读音中的难点,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对生字词的朗读也是层层深入,由扶到放,由易到难,并且重点指导好轻声的朗读技巧。如“小小的、弯弯的、闪闪的、蓝蓝的”几个特殊形式的短语的读法。孩子们在老师的指点下读得非常好。
对于低年级的语文老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浓淡,而且决定了课堂效果的成败。张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感染了她的学生,因为她的语言亲切、柔和、自然而且果断,既没有口头禅也不拖泥带水,带动着学生紧跟着她的思维一步步探索,学习。在每一步学习中,她都会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每一次回答,每一次进步,每一点改进,不失时机,不吝啬美词去赞美她的学生,如:“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的太棒了”……因为有了老师的这些鼓励和肯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这给我的感觉好象不是在上课,而是在与学生友好地交流,整堂课的学习效果相当的好。在课文的理解中,张老师的教学设计也十分巧妙。她以“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为例,告诉孩子,作者把月亮比做成了小船,并让学生反复读反复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接着引导孩子理解“()像()”的句式,以“弯弯的月儿像()”的句子形式出示给孩子,让学生想一想,再说一说,弯弯的月亮还像什么?孩子们想到了像香蕉,像镰刀等等,然后重点抓住“尖尖的()”这个短语进行理解,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并理解了为什么说月儿像小船。最后,配乐吟唱,让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体验了快乐的巅峰时刻,整堂课学生学的快乐轻松,老师也教的自然流畅,师生配合更是和谐快乐。
《四季》这篇课文分为四小节,以拟人化的口吻描述了四季不同的特点和代表性事物,篇幅不长,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丽景观的赞赏和热爱。
王老师紧扣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尤其是对识字教学,投入了大量时间,落实的比较到位,学生的积极性也被充分得调动起来。识字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起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广泛的阅读。一年级的学生,主要活动刚开始由游戏逐渐向课堂学习过渡,其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还不强,注意力也不能长时间集中,要求的识字量大,而学生年龄小学习能力差。在识字教学中,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用有趣味的教法,创造性把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扎实有效。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公开教学是教师学习与成长的必然过程,只有把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优秀经验运用到自已的实践工作当中,敢于尝试新理念新教法,这样才能精益求精,不断提升。这次我们语文组优质课竞赛,充分展现了我们语文组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和魅力,老教师们不因循守旧,富有教学热情和创新精神,把新理念和新思想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尤为可喜的是几位刚刚入职的年轻教师在短短几个月的教学活动中日益成熟起来,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底和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同时又保持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有优点,我们都可以学习,但不可能集众家之长,学谁象谁,那只是理想中的事情,但我们可以每天改变一点点,积累一点点,尝试一点点,日久天长,进步是一定的。
本次语文组优质课竞赛活动已经落下帷幕,我作为评委听了每位教师的课,让我感触颇深,今后要坚持认真听课、评课、积极观摩,善于向优秀的同行学习,汲取他们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