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青石印初心,青春步履量古今
——湘潭大学化工学院河小青洛口古镇调研记
指导老师 夏妮 化工学院通讯员 胡燕林
为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响应共青团“美丽中国·青春行动”号召,赓续水脉文脉,湘潭大学化工学院赴湘潭市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9日上午走进湘潭县洛口古镇,用调研实践衔接生态密码。
青砖红砖辨古今,一砖一瓦总关情
观音殿前,伴着洛河流淌的水声,当地村民戴老开始了对洛口古镇的介绍。“眼前这条河就是洛河,”戴老说,“来,我带你们感受下这里沉淀的历史。”走到通往昔日码头的小路时,他停下脚步,指着河岸方向说道:“过去湘潭米市非常兴旺,船运极其繁忙,大小码头众多。洛口就是这片繁忙水运网络中的一个重要枢纽。”
洛水汤汤,见证着古镇曾经的繁华。在戴老的带领下,实践团驻足于一堵饱经风霜的墙前,“你们知道青砖和红砖有什么区别吗”戴老的声音沉稳有力,指尖抚过古墙的肌理,细心讲解道:“青砖质地坚实,历久弥新,是古法烧制,而红砖则是近代工艺。”一青一红,不仅是材质的差异,更是时代更迭的印记。砖石无言,却以最质朴的方式,铭刻着这片土地的足迹,也无声诉说着先民营造的智慧与对家园的深情。
石板路上悟真谛:赶路,更需“感受路”
踏上古镇纵横交错的石板路,时光仿佛在此沉淀。戴老步履从容,踏着被岁月磨平棱角的青石,语重心长:“你们脚下的石头每块都有上千万的历史,慢慢走,好好感受一下吧,人生是赶路,也是感受路”,实践团成员们俯身细观,石板上深深浅浅的刻痕、依稀可辨的文字,仿佛先民的低语,讲述着过往生活的点滴。这寻常的石板路,瞬间成为一堂生动的历史哲学课:发展需要速度,守护则需要温度;前行的脚步,唯有扎根于对历史的敬畏与感悟,方能行稳致远。
古韵新颜觅生机,生态智慧启今朝
参观完清欢馆后,成员们继续沿古镇脉络探索,一座四层高的旧式楼房静立眼前,墙体被茂密的爬山虎温柔覆盖,绿意盎然,在古朴中焕发出勃勃生机。调研中,一处保存完好、设计精巧的古代排水系统引起了河小青们的浓厚兴趣。戴老指点道:“这是古代的排水口,旁边这块就是沉积岩。”排水之巧,正是先民与山水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一声偶然的犬吠,更平添了古镇鲜活的生活气息,印证着这片古老土地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星海横流,岁月成碑,行过群山,征程未竞。湘潭大学化工学院实践团成员表示,后续将继续深入其他乡村社区开展调研,以文化赋能生态保护,用青春动能擦亮“莲城”水韵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