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代人都有自己要踩的坑,无外乎是坑的类型不同罢了。
每一个培训师的成长,又何尝不是踩着坑,一步步往上爬呢?只不过有的人入坑时间长,有的短;有的踩的坑多,有的踩的坑少;有的踩坑早,有的踩坑迟。但要说没有踩过坑,那只能说是理想,而非现实。
前辈的建议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效的,因为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教就会。人生很多事,唯有亲身经历过才能真正知晓。我悟懂这句话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但早在多年前就知晓这句话。可知道和悟到、做到是完全两码事。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死之间的距离——因为我们最终都会相聚在另一个世界,只不过时间早晚的问题;也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从知道到做到,这才是无数人难以逾越的距离。
我把从业这些年自己踩过的坑、其他合作培训师踩过的坑进行提炼总结,一一罗列出来,以便培训师们遇到时,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适应、去应对,断不是让其马上去改变——因为,坑不踩,又怎么会相信呢?
1、签约并不等于课约不断
跟经纪公司签约,是众多培训师拓展市场的一大有效策略。经纪公司为了更好地推广培训师,往往会选择签订具有排他性的独家签约合同,也就是所有的培训授课都只能通过经纪公司来牵头落实。有不少新人本身没有什么业务渠道,也没有多少业务机会,再者自己也没有多少话语权,所以就会签订这样的合约。可签订后,绝大多数培训师并不会达成所愿,因为半年下来会发现自己并没有获得多少业务授课机会。
至于为什么没有获得理想中的业务授课机会?这其实和平台推短视频的道理一样,经纪公司的业务资源也是有限的,推一个培训师新人,就势必会占用其他培训师的机会。若这个培训师最终去授课了,可交付效果不理想,那么经纪公司下次推广时就会更加小心,机会自然就少了——因为若反复出现交付不好的情况,经纪公司会失去机构客户。就拿我们来说,市场上有家经纪公司给我们提供的3个老师,交付效果离我们的预期有很大距离,以至于我们还丢失了2个企业客户,后面我们直接将该经纪公司列为黑名单,再也不敢与其合作了。
所以说,经纪公司没办法确保签约后给一个培训师多少课量的承诺,因为这跟很多因素息息相关。经纪公司推广培训师的过程,也是大浪淘沙,大多数最终会从之前的独家合作变成非独家。
因此,每一个培训师要理性看待跟经纪公司的合约。这只能让你多一个渠道,但并不等于你就可以马上课约不断。我们不排除有些培训师跟经纪公司签约后,拿到了非常不错的结果。可用少数好的结果去等同于一切,多少还是有些片面了。不过话说回来,你不去试试,又如何能验证呢?说不定,你就是那些成功的极少数人。
2、签订合同并不代表绝对放心
跟甲方、机构签订培训合同后,并不代表你一定能顺利交付,也并不代表你能拿到预期的课酬——因为现实往往带有魔幻性,你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就有可能会遇到。我分享几个案例,看完后,你就能全面理解了。
(1)交付完项目并不代表能收回款
我们给某500强企业做一个人力资源项目,交付过程中,因为触及改革、涉及很多人的利益,阻力重重;再加上甲方领导调整、疫情因素,导致结尾款时已过合同期,实在难以再发起付款请求。最后,实在不想来回奔波,也就懒得再去追讨这笔尾款了,因为时间成本太高。
(2)拿到合同款并不代表真正属于你
我们之前给某国企做培训,签订了合同,也收到了款项,可最后该公司遇到变革调整,培训只能取消,我们又把款项退了回去。那种滋味,只有亲身经历方能知晓。
(3)效果好并不代表合同能执行完
有些时候,培训效果好,也并不代表合同可以原封不动执行完。此类情况我们已经碰到过多起,尤其以国企为主。我们有好几个项目在执行过程中,甲方都很满意,可后面却没办法执行后期的合同,因为甲方领导变动、组织出现大的调整。
(4)签订合同并不代表可以进行培训交付了
跟甲方签订培训合同后,有时因为诸多因素,培训也不一定能顺利执行。很多时候,是培训先推迟,接着再推迟,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入行久的培训师,会把“培训交付完、效果好、拿到了款项”这三个点都落实到位,才视为一次项目的完美结束;否则任何一点没有落实到位,都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在合同这件事上,无以数计的培训师都遇到过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这些坑似乎又很难从根本上避免。
3、该做加法时做减法,该做减法时却做加法
所谓的加法,就是培训师要把握每一个机会去进行尝试,因为每一个机会都可能成为职业的转折点。
所谓的减法,就是培训师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学会舍弃,要有所侧重,把有限的精力放到重点事项上。
(1)新人阶段做减法,路越走越窄
对于新人培训师来说,做加法会更有利于职业发展。因为你认为自己擅长的课程,可能市场并不需要;你喜欢讲的课程,可能讲了后学员并不买账。若把自己限制在一个特定的授课领域,大概率会失去很多机会。比如你做人力资源总监多年,现在尝试转型做培训,可你只讲人力资源课程。有个朋友需要“中高层管理技能提升”的培训师,你回绝了,那么大概率这个朋友后期有其他非人力资源的课程需求,也不会找你了。现实世界,哪有这么多人力资源类课程需求等着你?所以,这个时候要变通,以市场为中心,而不是以自己为中心。你都没有授课机会,又如何生存下去?
(2)行业老手做加法,会身心俱疲
对于行业老手,已经拥有了稳定的市场,若还是啥课都接,会让自己身心俱疲。比如今天讲管理,明天讲营销,后天讲法规,这种不断切换大脑、更换授课方向的状态,会让大脑一直处于高度紧张中,时间一长,身体吃不消。如果目前觉得身体还扛得住,那是量变还在积累,未到发生质变的时候。若真到了质变时,可能多年的授课收入都要贡献给医院。
如果累点能换来收入高,那也心里好受一些,可关键是,收入也会一直卡在一个区间,很难有实质性突破。所以,这个时候做减法才是最好的,比如选择一些高价值的客户进行交付,把一些基础课程、低价值的客户交给同行,推给自己的学生去讲。
在做减法时,适当提高课酬标准,这样哪怕减少每年的工作量,依旧可以保持和过往一样的收入,甚至获得更高的收入。从服务多个客户到精准服务特定客户;从满世界出差到以居住地所在城市及周边城市为主;从讲多个课程转变为只讲特定领域的课程。总之,给自己的职业、人生做减法,既是保命,也是提质,更是增收。
人生需要在适合的阶段做适合的事情,若要反着来,自然要吃更多的亏。我们不反对吃苦的精神,但不提倡没苦硬吃。当你有一天感觉撑不下去时,不妨尝试做加法,或者尝试做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