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朵清薇
偶然间,我参与了职业画家谢菲的个展论坛会。暂且不说论坛会的内容,光是她的画,就足以穿透每一个人的灵魂,直击社会的痛点。
“谢菲画中表现的是一些被拐卖后,又被找回,但却没有人认领的孩子们。”在她的画里,孩子的形象是模糊的,色彩的基调也给人一种晦暗如深的感觉。可就是这样的表现方式,才让人深觉痛苦。
那么,我们会不由得追问:这些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让他们以这样的面容与世界若即若离?我想即使是画家谢菲也无从想像吧!尽管她选择接近这些孩子,试图给予他们第二次的灵魂,但是有些灵魂一旦失去了,就开始变得可怕,难以接近。如果没有强大的“普世情怀”,是无法塑造出一个崭新的灵魂出来的。即使有,也是相当困难的。我想这就是画家谢菲恐惧自己也会再一次抛弃他们的灵魂的原因吧!
论坛会上,老师们都针对“被拐卖儿童”的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不乏社会各界人士。不管是横向的,还是纵向的,还是延伸的,都值得我们深思。其中令人咋舌的是贾晨老师所讲的那个真实的案例。
有一个孩子,六岁时被拐卖,但在社会和志愿者的帮助下,18岁时回到了亲生父母的身边。也许你认为这就是最后的结局了,其实事情远非于此。十几年的缺失哪是一夕之间就可以弥补的,更何况这个孩子已经变得不再“正常”了……不仅偷盗,还沾染上了毒瘾。
也许他的父母最初是真的想要弥补他,接受他,但是环境的力量是可怕的,可怕到改变了一个人。悲哀的是,这种改变不是由坏到好,而是一种让人难以接受的逆向改变。所以他的父母逼不得已又把他“退回”了,就如退回一件货物般,残忍,冰冷。
诚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样的孩子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改变的,如果没有做好完全接纳的准备,就不要让他们的灵魂二次的被剥离,被伤害。或许他们也需要一个过程,一个艰难的过程。正如冬天的太阳不是天天有,但总会有那么一天,甚至是几天,都是阳光灿灿的,我们需要的只是耐心等待而已。
可现实是残酷的,人们常常会因为那点无望而灭绝了全部的希望,也许只有放弃,才能让生活在正常的轨道上行驶。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孰是孰非是很难被加以论断的。
因而马清运在评论中才会说:“孩子是天使,我们是天使,每一个天使都如此可怕。”不禁让人觉得这样的灵魂已经无处可居,无处可依,尽显出环境无法融合的悲剧色彩。而我们只能尽力化解这种悲剧,让那些破碎的灵魂得以栖居,否则社会的痛点不止于此……
— END —
【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发简信联系作者,谢谢!ps:唯文我心,在岁月的年华里,留下我指尖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