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爱情正濒临绝迹 || 《浮生六记》上篇

【文 / 九牧临寒】

01
汪曾祺不管写什么,总会给食物留下不少叙述空间,哪怕吃并不是主题。原因很简单,他实在是一个吃货,心里总装着这一档子事。

清朝有一个不太起眼的文人,名沈复,字三白。当他捉笔写《浮生六记》的时候,笔尖不论在白纸上流浪到哪里,总能绕回到亡妻陈芸的跟前。

每念及此,潸然泪下。

知己红颜结为夫妻,可遇不可求。不论《红楼梦》有多少种结局,黛玉终究没能等到嫁给宝玉的那一天。宝玉再痴傻,掀开红盖头的那一刻,也发现他的新娘不是心心念念的林妹妹。

《浮生六记》素有小红楼之称,沈复与陈芸的故事里,同样有太多世情冷暖下的支离破碎,颠沛流离。

幸运的是,沈复和陈芸有缘夫唱妇随二十三年。

他们之间的爱情,纯粹得像一块水晶,在两百多年以后的今天,仍然让人心驰神往。

只是,这般心心相印的爱情在当今的社会似乎正濒临绝迹

图片来自网络

02
大概在244年前,也就是乾隆乙未年七月十六日,十三岁的沈复随母归宁,见到了舅舅的女儿陈芸,一见倾心。

在那个即使是几十年后,沈复仍记忆犹新的日子,他对陈芸有这样一段的内心独白:虽叹其才思隽秀,窃恐其福泽不深,然心注不能释。

十三岁正是少男少女春心萌动的时候,那时候的爱意也最纯粹最美好。

只此一面,沈复就认定陈芸是他愿意用一生去守护的人,于是对母亲直言:“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

陈芸两齿微露,并非美人,且有福薄之相。不仅如此,在那个讲究门当户对的年代,家境贫寒的陈芸,与小康之家的沈复也门不当户不对。

可这些,都敌不过沈复对陈芸的“心注不能释”。

万幸,沈复的母亲也喜陈芸温婉柔和,便脱下金戒指缔结了这段姻缘。

《浮生六记》开篇第二句话,沈复感叹上天待他厚爱有加。

上天确实偏爱他,因为上天把陈芸这个最美好的女子给了他。

一开始,小夫妻俩婚后生活简直甜到掉牙。那是一千本宠文,八百部甜剧都无法媲美的浮世爱情,就像一颗正当时节的甜樱桃,颜色鲜亮,汁多肉肥。

许是因为父亲早逝,兼之家境贫寒,芸娘自幼养成一种谦和谨慎的性格。嫁给沈复后,怕受人非议,她做事更是不敢稍有差错。这一点,跟初入荣国府的林黛玉颇为相似,让人很难不心疼。

每天太阳才刚刚升起,芸娘就急忙披衣起身,好像门外有人喊她似的。

起初,沈复瞧芸娘着急忙慌的样子,想起小时候她在房里专门为他藏着暖粥小菜,偷偷牵着他的衣袖带他去屋里吃粥,不想却被讨厌的堂哥抓住故意取笑,而她大窘地跑开的情形。

沈复笑她,如今她是她明媒正娶的妻子,不是从前吃粥的时候可比的,怎么还怕被人嘲笑。

芸娘解释说,从前藏粥待君,传为话柄,今天倒不是害怕被笑话,只是怕婆婆说新娘子懒惰。

原本贪恋温香软被的沈复,有些明白妻子在家中的不易,出于对她的尊敬与爱怜,从此也跟她一起早起了。


图片来自网络

03
两人耳鬓厮磨,形影相随,然而快乐的日子总是很快就过去。

新婚刚满月,沈复就被父亲安排去赵省斋先生门下继续学习。

父命难违,沈复不得不离开陈芸奔赴外地。登舟解缆之时,他觉得自己就像个失了群的孤鸟,眼前的天地一片黯淡。

在先生跟前学功课的沈复度日如年,每天每夜都在思念芸娘,时常给妻子写信以慰相思。

也不知道她写信的时候是不是有人在旁边盯着她,不然她的回信为什么不仅两问一答,还尽说些浮套话呢?

沈复很不开心。

赵省斋先生看在眼里,十分体谅地给沈复出了十道题让他暂时回家。沈复高兴得如同得赦的犯人,恨不得一下子飞回到陈芸的身边。

进了内室,芸娘起身相迎,夫妻二人双手紧握,四目相对,但觉心魂摇曳恍恍然化烟成雾,耳中惺然一响,不知更有此身。

平时,芸娘不做女红的话,就陪沈复课书论古、品月评花。芸娘在家里很缄默,不太说话,沈复便想着法子引逗她说话,还教她喝酒射覆。

爱意缠绵的两个人经营着自己的一方天地,把平平淡淡的日子,过成烟火神仙一般的生活。

沈复素来爽直,不喜约束,而芸娘拘谨多礼。对芸娘这脾气,沈复又爱又恨,忍不住吐槽她像个腐儒。

沈复偶尔帮芸娘披件衣裳,她一定连声说得罪得罪;递个小物件儿吧,她也一定要恭恭敬敬地站起来接。

夫妻两个这样多见外啊!何况他们感情亲密,又不是那种貌合神离的夫妻。

有一次,沈复半开玩笑地对芸娘说:“礼多必诈!”

沈复本想借机劝芸娘改掉这个“陋习”,不曾想芸娘听到“礼多必诈”竟气得两颊通红,争辩道:“我对你恭敬有礼,你居然说我诈你!”

“恭敬在心,不在虚文。”沈复反驳道。

芸娘这一次特别认真格儿,寸步不让,道:“至亲莫若父母,对待父母难道可以内心尊敬外表狂放无理吗?”

沈复理屈词穷,立马认怂,陪笑道:“刚开玩笑,开玩笑呢。”

芸娘道:“世上的反目成仇多源于一句玩笑话,以后不许再这么冤枉我了,不然,真让人郁死!”

沈复揽芸娘入怀,打叠起千百样柔情蜜语来哄,才换来她的笑逐颜开。

从此以后,“岂敢”、“得罪”竟成了他俩共处时的口头禅了。


图片来自网络

04
感情特别好的两个人,相处时间久了,往往可以培养出一种特别的默契。

而沈复与陈芸,他们的默契似乎是天生的,也许他们的灵魂本就是同一种材料做成的吧。

这俩人不但能仅凭彼此的眉眼神色和一举一动达成无声的交流,而且很多癖好和想法都非常一致。

如果把他们的身体互换一下生活,恐怕也没什么影响。

沈复喜爱游山玩水,芸娘亦然。只可惜在封建社会里,身为女子的芸娘鲜有外出的机会。

沈复不免对芸娘感叹:“可惜你是女子,受困于闺阁之中。如果你是男子,我们就可以一起访名山,搜胜迹,遨游天下,那该多快活啊!”

芸娘安慰道:“这有什么难的,等我两鬓斑白之后,虽说不能远游五岳,可近处的虎阜、灵岩,南边的西湖,北边的平山,都可以一起去游玩。”

然而,真等到二人两鬓斑白之时,又岂有年轻时的体力了。

不知道当时处在封建礼教之下的芸娘是否有预感到,在未来的时间某个节点,女子可以迎来一次彻底的解放,所以才会跟沈复说:“今世不能,期以来世”。

那时沈复的回答,也十分令人动容:“来世卿当做男,我为女子相从。”

这个世界对女子的要求太严苛了,下一辈子我们还做夫妻,换我做女子追随你吧。

愿生生世世为夫妇是两人的一片心事。哪怕一二十年后,陈芸在临终前,口里仍对沈复念着“来世”二字。

芸娘沉吟道:“若能来世重逢,必得记得今生的事,那才觉着有趣。”

沈复当时听了大笑,道:“咱们小时候一碗粥的事情说到现在都说不完。如果来世你我都还记得今生的事情,洞房花烛夜细说前世,还能有合眼的时候吗?”

话虽如此,敢问三白兄,当初落笔写《浮生六记》之时,你可有三分是为芸娘“不昧今生,方觉有趣”之言?

小记《浮生六记》是我极其喜爱的一本小书,沈复与陈芸是我极其喜爱的两个古人,私以为,给他们再多的关注和喜爱都不为过。所以,这本小书我会分三部分来说,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我后续的动态。也欢迎同样爱这本小书的朋友一起交流。

我这辈子遇到的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一个都没有。
——查理芒格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