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又学习了陶渊明的诗词《挽歌》中的其三。
《挽歌》其三
陶渊明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和所道,托体同山阿。
茫茫的,枯黄的荒草看上去多么的无边无际,萧瑟的风吹着抖动了白杨,发出了声响。现在已经是在严霜寒冷的九月中了,亲人送我去远郊出殡送葬
四面八方都是荒无人烟,坟墓是高耸的样子显得格外凄凉,为拉灵柩丧车的马儿悲伤的仰天嘶鸣起来,风也吹得正萧条,好像是刻意的去衬托了这荒凉的气氛。
墓室一闭上变成了幽暗,就永远也看不见早晨和天亮了,有学问的人们也会是这样的下场,但他们也无可奈何。
刚才来相送的人们都已经个还其家,只有亲戚们或许还留有剩余的悲伤,可他人却早就已经忘记他,在欢快地唱歌了。
都已经死去了还有什么可以说的呢,只能自己寄身在山陵之上。
我觉得这首诗是和其他相比于最特别的一首诗了,是诗人写自己死后的题材的诗,从这一点我可以看出,陶渊明对死亡的态度非常从容,没有非常惧怕。
而在学习这首诗的过程中,我也从一些诗句中感受到了陶渊明,其中我记忆最深的,是“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心中就有了那种来自封闭式和黑暗带来的恐惧感,一想到永远也见不到亮光。
那种感觉应该很黑很孤独,虽然是已经失去了生命的躯壳,我立刻想到了《妖猫传》中被活埋的杨贵妃,仿佛让我狠狠地体会了一把被活埋的感受。
像陶渊明这样的人才会写出这样的诗句吧,虽然没有自身体验过,却写的意外真实,从最后的诗句中我感受到了诗人对死亡的无奈,但不惧怕,这也是我喜欢陶渊明的一点,这种看淡生死的感觉。
通过陶渊明课程,学习各种诗词,好像真的更加挨近他,体验到了陶渊明视角里的世界,从他的诗词中更是体会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情绪,虽然他可能在现实中只活到了五六十多岁,但他的诗歌却流传到了现在,而陶渊明也通过自己的诗歌,活在了至今许多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