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文化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做好学生们成长道路上的引领者,学校领导经常提倡广大教师要多读书、读好书。学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给老师们买了共读书目,我们高数组的共读书目是贲友林老师的《与学为中心数学课堂》,华应龙老师的《我不只是数学》,各位教师不但响应号召认真读书,而且还撰写了读后感,4月23日我们高数组进行了“品名家著作,悟教育人生,做最好教师”的读书交流活动。
“读书就是在和大师们对话。”确实是这样的,多读书,特别是读一些教学方面的书,就常常会惊叹“这个环节如果这样设计孩子们会更容易学会”,“这样创设情境一定会提高孩子们的兴趣”。所以做为一名教师应该经常去读一些专业书籍,增长知识面,创新教学思路,让我们的课堂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这样,学生就会在享受中快乐学习,从而爱上我们的课堂。
在此次读书交流活动中,各位教师纷纷踊跃发言,同大家进行读书交流。每个人从自己的阅读情况出发,结合教学实践,畅谈了读书感受和收获,使老师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最终这次读书交流活动圆满结束。
何秀娟老师:通过学习是我知道了真正的课堂应该是,孩子们带着自己的思考进入、开展性的学习,不断有碰撞,有质疑,产生新的奇思妙想,这样才能通过课堂发展的更好。所以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多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挑战自我的能力,尽可能地向每个学生表达老师对他的欣赏,提供机会让学生接纳别人的观点,努力在课堂中帮助学生建立归属感,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王利平老师的感受是:贲老师主张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更有准备地学。在课堂学习之前,尝试“小研究”的方式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感受与预学,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并带着困惑进入课堂学习,书中也详细介绍了如何设计内容,设计练习,复习课以及设计原则,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课堂上交流互动,贲老师的课堂希望每一位学生都“在场”,师生平等,关注每一位学生是否思维参与,是否深度参与,教师要还给学生充分交流言说的机会,学生以研究的心态对待学习内容,这样的课堂是生动的,有思考的,教师退到幕后引导着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思考,服务促进学生的学。
武志珍老师:贲老师教课,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是为了师生彼此共同的不可再有的生命体验,力求创新是他的不变的追求。他构建的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课堂让我们感悟到了课堂上的"另一种可能".我们不缺认识,缺的是把认识变为行动;我们不缺理念,缺的是把理念变为实践。
程蕊蕊老师说: 读了华应龙老师的《我不只是数学》这本书,他别出心裁的教学设计、浓郁的文人气息、深入浅出的讲解、幽默风趣的引领、从容自信的调控,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最喜欢他的课例《求平均数》,里面讲到了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移多补少和先合后分,它呈现了华老师在不同阶段对平均数侧重点的改变,更呈现了华老师多样化的思考角度。看这本书,我很享受,因为每一个字,都是盛开的花!
杜静利老师的感受很朴实:读了华应龙老师的《我不只是数学》我明白了,我们不应该追求花里胡哨的教学设计,而应该从孩子的实际出发,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问题情境是 一节课的眼睛,是情意绵绵深似桃花潭的,是可以顾盼生辉的,当然,最好是真的,自然的,是符合孩子的认知的,孩子身边的,才是最感兴趣的。
王晓琴老师:读了《贲友林与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这本书,贲老师构建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课堂告诉我们,教学结构要改变,结构改变了,教学过程才会改变,教学过程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进程才会改变。而这一切,都需要整体设计,要有智慧的教学策略,以策略来推动"学为中心"数学课堂的真正实现。
张伟利老师:最近我读了贲友林老师的《与学为中心数学课堂》这本书,看了贲老师的成长之路,我内心充满了感动,这些当年和自己一样的普通老师,成为今天受人尊重的教育家,我真切感受到教育家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也要一直努力,积极的备课,尽可能多的去听其他优秀老师的课,丰富输入的路径,同时,也在积极地输出,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也会积累到一定的优势。
石素芳老师: 华应龙老师的《我不只是数学》这本书中共有11节精彩课例,每节课例中的每个环节都值得我们细细品读。读完之后给我最大启迪的是“课前慎思”环节,在这里华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他每节课背后的付出,也正是因为有了课前的慎思,才有了精彩的“课中笃行”和感人的“课后明辨”。使我真正明白了,想要成为学生的贵人,成为仁师,就要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
叶霞智老师:贲友林老师的数学课堂不仅仅是数学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场所,也是数学思想与数学思维的慧悟园地,更是学习品质与人格特质的培育摇篮。希望能与贲友林老师结伴同行,在贲老师的引领下,向着数学教学的彼岸深情的瞭望,勇敢的跋涉,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通过本次读书交流活动,老师们都觉得受益匪浅。大家收获了知识与喜悦,激发了学习愿望和进取精神,为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和书香校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