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也是和女朋友分手的时候。我本以为,她会是我的另一半,终究还是成了过客。
临别时,她对我说:“不要放弃写作,努力总会有收获的。”
看着她远去的背影,我一时语塞。她知道,我连800字的作文都写不好。
初二的时候,学校举办了一次作文比赛,我知道自己水平不行,就没有报名。班主任看我平时成绩好,在名额已满的情况下,还是为我争取了一个名额。
作文的题目是《窗》。
现在已经记不得当时写了什么内容,也不知道最后是谁得了奖。只记得在座位上干坐了大概有半个小时,脑袋一片空白。
那时候,写作于我而言,也就是写作文,学了十几年的语文,那扇“窗”依然紧闭。
星星之火
毕业后,我把学生时期的两大爱好一直保持到了现在,一个是踢足球,一个是读书。
有一次去逛书城,无意间看到美学大师蒋勋写的《此生,肉身觉醒》,书里讲了尸毗王割肉喂鹰的故事。
一只鹰正在追捕一只鸽子,鸽子飞到尸毗王面前求救。
鹰紧跟着飞过来,对尸毗王说:“这只鸽子是我的食物,大王不还给我,我就要饿死了。”
尸毗王一向慈悲为怀,他回答:“我发过誓,要普救一切生灵,不能把鸽子给你。”
鹰说:“既然你要普救一切生灵,那我就应该饿死吗?”
尸毗王考虑再三,决定割下自己的血肉来喂鹰。
鹰说:“你割的肉要和鸽子等重才算公平。”
尸毗王让人拿来天平,一头放着鸽子,另一头放自己的肉。
他一刀一刀割完了身上所有的肉,天平纹丝不动。
尸毗王此时明白了,一块肉救不了鸽子,鸽子的重量就是生命的重量,自己必须用全部的生命去换鸽子的生命。
他忍着剧痛,忽然扑身而起,把整个身体都放上去,天平终于平衡了。
看到这里,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要是身边有个人稍微碰一下我,它就掉下来了。
这个故事其实充满了痛苦,如果你看过敦煌壁画的绘本,一幅幅都是血淋淋的场面。用文字表达出来后,却能看到生命的不忍,看到一种大爱,收获一份感动。这份感动成了我写作的火种。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一个月前,我参加了弘丹老师的写作训练营,开始学习写作。
听完第一堂课,我写了一篇听课笔记,发到学员交流群里。有学员说,这些笔记让它受到了启发。看到他们说出“谢谢”两个字,我感到由衷的快乐。
这些零碎的想法竟然迸发出了一点点光芒,指导我的同时,也帮助了别人。帮助了别人,自己也收获了成长。这点星星之火成了我坚持写听课笔记的最大动机。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这种事情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但是我想,就算这个事情不值一提,这点微弱的光能哪怕只能照亮别人脚下的一块石头,让他躲过去,那就是有意义的。
你一个不经意的微笑,也可能会让对面垂头丧气的人心里一热。
与自己对话
我的性格偏内向,在开始写作之前,并不喜欢表达,也不善于表达,无论什么事都喜欢装在心里,反正说出来也没人关心,何必去说,还不如装在心里,让它随时间消散。
但是,有的事情能消散,有的事情就不能消散,至少在短期内不能消散。
前段时间和一个同事发生过很大的矛盾,怎么看他都不顺眼,看见他的时候讨厌,看不见的时候也很讨厌。讨厌甚至演变成了憎恶,这种情绪一直弥漫在心头,消之不去。
我一直告诫自己,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恨一个人身上,可自己还是拧不过自己。
无奈之下,我只好把这种憎恶写出来,把他变成了我笔下的一个人物。写着写着,我觉得他竟然没有那么讨厌了,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我也理解了他。
后来我发现,之所以不再讨厌他,不是因为我真的不讨厌他了,而是与我自己和解了,他的存在对我来说已无关紧要。
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有时候让人倍感无助。朋友、家人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倾诉。所有的悲喜,只能一个人承受。
既然不能宣之于口,那就不如把它写下来。当积压在心中的情绪变成文字,随着笔尖缓缓流出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差,生活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失恋也不是世界末日。
有时候,你需要给情绪一个出口,给自己多一点关照。
生活照旧,你讨厌的那个人还是那个人,只是你变了,在与自己对话的过程中,你变得更加包容、善良、耐心、温暖。
写作是不断发现自我、疗愈自我、接纳自我的过程。你变得更好了,你的世界也就跟着变得更好。
失恋虽然很痛苦,但也会让人变得更成熟。我已经删了她的所有联络方式,但她临别时说的那句话,始终萦绕在心头,现在我也找到了答案。
这一个多月的写作,开启了那扇紧闭已久的"窗",透过这扇窗,我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发现了更广阔的世界。我会一直写下去,把别人给我的温暖再传递出去。
这是给她的答案,也是给我自己的答案。
分手前几天,我们计划登顶太白山,晚上在大爷海看星星。如今,那片星空还在,这颗戒指却无处安放。
我本想按原计划一个人登顶,把戒指压在一块石头下面,让这段记忆随它永远留在3600米的峰顶。
转念一想,或许这颗戒指是在等候它真正的主人,那我也应该保留这份美好,等着她的到来,一起在大爷海浩瀚的星空下,编织一段美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