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阅读笔记(一):什么是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01

近些年来,原生家庭这个词成为一个热门词汇。人们越来越多的谈论到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时下的热播影视剧中也常有对原生家庭的讨论,像《欢乐颂》中的樊胜美,《都挺好》中的苏明玉,还有最近《安家》中的房似锦,她们的经历浓缩了现实中太多人对于原生家庭的糟糕体验,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鸣。

那么,什么是原生家庭呢?原生家庭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指儿女还未成婚,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或者说是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

毫无疑问,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性格的影响是巨大的。试想,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上还是白纸一张的时候,最先接触的人就是他的父母,最先体验的社会氛围就是原生家庭带来的。家庭是一个小社会,一个人在这个小社会中的体验在进入真正的大社会时,会融入他的性格的DNA,形成他生命的底色。


02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传统观念一直在强调,父母的生养是天大的恩情,为人子女如何报恩也不为过,所以,父母即便有错也不是错。“打是亲骂是爱”,父母对子女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身体上的伤害都是出于爱。甚至,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根本意识不到父母的恶劣行径可能对子女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因此,当我们发现原来自己存在的性格缺陷可能与我们的父母有关时,光是意识到这一点就是很大的进步了。

就像《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下简称《原生家庭》)这本书中所写,大多数人——

……不会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自己的父母联系起来。这是一个颇具共性的情感盲区——人们很难意识到,与父母的关系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这本书中提出了“有毒父母”的概念。认为有些父母加之于孩子的情感伤害,就像化学毒素一样蔓延至孩子的整个身心,而孩子遭受的痛苦也会随着成长不断加深。中毒的成年子女所表现得症状都惊人得相似:自尊心受损以及由此引发得自我毁灭式行为。几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到自己毫无价值、不讨人喜欢而且一无是处。


03

那么,意识到“父母有毒”以后该如何做呢?

有的人致力于改变父母,控诉父母,认为只有父母变成“好”的父母,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彻底消除。但实际上,想一想都知道这样的作法有多难了。而且,即便父母真的变成了“好”父母,曾经带来的伤害就能完全消除了吗?

还有的人会陷入另一个极端。他们往往将自己生活中所有的不如意,性格上所有的不讨喜统统推向了原生家庭。原生家庭仿佛成了原罪。有了这个“原罪”,不就可以任意甩锅了么?情场失意,原生家庭的错;事业受挫,原生家庭的错;懒惰拖延,原生家庭的错;花钱大手大脚,存不住钱,原生家庭的错;消费抠抠索索,各种舍不得买,也是原生家庭的错……说白了,这只是他们为自己找的借口而已。这样的想法并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最多只能算情绪的宣泄。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呢?这本书里就有答案。


04

《原生家庭》这本书就是聚集这一问题的家庭心里疗伤的经典之作。作者之一是苏珊·福沃德。她是国际知名的心理疗师、演说家和作家。这本《原生家庭》是她的经典著作《中毒父母》的重新编辑。书中引用了作者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量真实素材,分析了各类“有毒父母”的所作所为,以及这些行为如何伤害了子女并持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主旨并不在于控诉这样的父母,而在于传授具体的对策,让成年子女可以从有毒父母的遗毒中解脱出来。

读这本书,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作为子女,如果你有原生家庭的各种问题、遇到过“有毒的父母”,那么这本书就是自我疗愈,消除父母对你造成的负面影响的指南;另一方面,这本书详细的分析了各式各样的“有毒的父母”,简直就是当代父母避坑指南。因此,如果你有孩子,那更应该读读这本书了,反过来看,本书就是合格父母的说明书,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期待继续阅读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