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家一起学习完了《企业活不下去,往往都是自发的“找死”》,似乎大家对这篇文章的格局感觉有些高,我想我们可以更加接地气一点来看这篇文章,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意思。这篇文章说的其实就是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企业之所以“找死”的各种现象,另外一个就是企业如何活下去的方法秘诀,我想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部门而言都是一个理,那么很有必要先比照文中所述内容来看部门的情况。
一、容易引发的风险趋势
首先来看文章中所述的四种风险导致的“找死”,我也在对照我们部门可能会存在的四种风险,正所谓用别人发生的问题来观照自己,这就好像是唐太宗说的那句“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道理一样。
风险一:离客户越来越远。
工程建设中心实际上是全网全程参与的部门,尤其是执行公司项目投资落地执行。对于我们部门来说客户其实更多的是前端营销人员。我们部门负责三网建设的沈智伟同志能深刻感受到这种压力,当三网机房电信没能及时提供odf架的时候,他着急那个样子和表达出来的那种激动的情绪,我想这个就是叫做离客户越来越近,最后我们几个项目经理经过协调沟通努力,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我想我们都明白:基于解决问题为出发的原点,同时兼顾其他部门的感受。这也是避免远离“客户”风险的一种思维。
我们部门有的同事跟我说现在的建设工作好难,本来建设解决不了的事情还得不到理解,有时候甚至还被考核,我想这个就是离前端越来越近的一种常态吧,曾经我在前端部门工作的时候就是这种感觉,总觉得永远都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被客户责怪是经常的事情,如果感觉到委屈了,那么就是找到距离客户最近的那个点了,这在前端的同志看来习以为常的情况,我们也许只是没有走出我们自己的“象牙塔”。
风险二:不聚焦根源注重表象。
工程建设中心其实是一个管理部门,每个项目经理都是一个管理者,所以我们应该都有管理者的思维。建设流程的工单化透明化让现在的问题解决变得相对紧迫,例如无线的前置工单需要解决投诉信号不好新建站址,有线的装维全流程工单解决无地址资源安排新建光缆端口资源,这里我们有为了满足时限要求却忽略问题根源的思考,例如前置工单建设应对响应速度慢根源是在没有本地化队伍采用小基站应对上,有线全流程工单内部环节逾期交付根源是在通服公司管理以及项目施工单位文本提交能力上,县公司文本审减率较高是由于县公司项目经理对标准不熟悉等细节问题造成,所以我们作为项目经理更多的是应该思考背后根源的问题,这样才是根本性解决问题的办法。
风险三:管理模式单一。
网络精确化指标以及客户投诉指标的落地是督促我们工作的手段,指标数据是一个风向标,提醒我们在某方面做得不好,但这仅仅只是一个方面,另外我们还需要提防的就是我们项目管理模式的单一,这个更多的是通过问题产生作为一个标志,我们可能习惯了按部就班的管理方式,少了一些思考变化,其实每次在新的问题出现之时就是一个提醒:是时候该变化了。比如我们的装维工单出现了逾期问题和质量问题,我们就应该尝试改变一下管理方式,哪怕多出去跟服务单位形成一种规律的沟通机制,收集他们反馈的问题也是一种积极的变化,而有时候这种变化极有可能会让问题彻底根除,答案永远都是来源于现场一线的。例如我们部门张建兵同志在对县公司的项目管理中就采取了提取典型案例,制定规范标准现场提问,根据项目实地检查指出问题等多种手段引导县公司工程管理员学会工程项目管理,尤其是当我们面对市县共同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的时候,我觉得县公司同志们是真心的觉得这种做法是有帮助的,所以我觉得应该坚持。
另外对服务单位的管理即要参与讨论解决他们的问题,又要注意压力传递,我们严格按照我们自己的工程管理办法来执行考核,之前是打分,后来是扣钱,但是扣钱也要扣得有用,让别人心服口服。我们部门才从上月开始执行,这个月也要继续开展,总之如果服务单位如果不愿意跟我们来讨论为什么扣钱这一问题的话,那么这个管理动作就是无效的。所以我们的通报人员还需要配合管理层一起努力做好这方面的宣传工作。
风险四:被专业限制。
近两年来工程项目建设变化快,组织架构也调整了,由于需要更好更快的响应前端,之前我们按照专业分类管理项目的模式需要发生变化了,大家不要再拘泥于自己的专业,而是应该站在服务于需要的角度看问题。例如我们做的无线项目,其实从光缆到设备都是全流程,那么我们不可能仅仅只满足于只会其中一个专业,另外就是政企类的项目,今后更多的是需要综合性项目知识,我最近才参加的商业学校信息化网络改造/建设项目就发现,这个项目如果按照专业划分根本就不好安排哪个项目经理去参与,所以今后一定是打破专业壁垒的趋势,大家要做好这个思想准备,避免这种被专业限制的风险。
二、焕发生命活力的方法
这篇文章中焕发企业生命力的方法秘诀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我们部门也应该可以遵循这一思路来。
团结:充分利用每周的学习和讨论来增强我们之间的学习沟通,尤其是我觉得我们在培训当中对问题的讨论甚至争执是有益于问题的解决的,上周去到县公司和炎陵公司人员一起讨论得非常热烈,我觉得这种有讨论的情景是有活力的,是能解决问题的,我们部门今后多坚持,大家多发言。另外就是大家都很忙,但是党建活动和工会活动也是一种增进大家感情的方式,所以应该克服家庭上的一些困难尽量参加,有时候去哪里不重要,关键是大家心在一起,你们说是吧。
紧张:我们需要在工作当中有适当的紧张感,当然大家现在已经开始充分感受到了紧张了,尤其是负责无线的前置工单的同志,最近工单多时间紧压力大,刘松林我就经常看不到人,出去看站点选址了。我跟吴庆华处理过好多次无资源现场情况,我知道她的紧张程度。现在工单驱动让我们的建设管理流程透明化了,我们还将继续面对政企全流程的开放,这个对我们部门的苏文辉和谢菁同志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过保持紧张是一种维持工作活力的正常状态,我们要不断的调整调节,通过专业分工以及重新组合人员架构的方式来减缓这种紧张程度,做到紧张的适度。
严肃:大家都是老员工,看得出工作都是走心的,严肃其实有一条就是不搞形式主义,尊重事实,昨天我跟着易最欢去到机房验收项目的时候,发现他对工程项目的每一条都审核的非常仔细,甚至是用尺子现场测量材料的长度,这个我觉得就是严肃吧,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每一笔审核扣减的钱都是给企业节约的投资,这也是我跟他学习到的一种精神。
活泼:这一点我觉得最关键,我一直都觉得能够长时间坚持一件事并不是出于压力,底层的动力来源于自己的热爱,如果没有明白做事的意义就无法长时间的坚持去做好。所以每天我们做事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通过变化找到释放自己天性的地方,找到自己喜爱的点,找到做事情的意义才是最重要的。我记得我们办公室里面很多次刘蓉都是说笑着解决问题的,这种乐观积极的解决问题的态度感染了大家。
从家庭来看,我记得刘松林、戴邦燕、刘蓉、沈智伟的孩子都在读高中,孩子读书压力这么大,每天都要长时间学习,他们是怎么想的呢?我们是不是和这些孩子一样需要找到动力和乐趣呢?我也一直思考着这些问题。我想我们做家长的找到了答案,那么我们的孩子也就能找到吧,这个是我自己作为一名父亲最认真思考的问题,好好活着即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家人,工作也是在修行,我们一起努力和共勉。
三、学习培训“熵增”定义的理解补充:
关于本周的培训议题当中出现的“熵增定律”,我觉得没有说明白,感觉很对不住大家,我后来查阅了一些资料,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简单的解释,分享给大家,熵增定律也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事物总是从有序趋向于无序,所以熵的值一定是增加的。现在把它拓展应用到解释企业的运行规律。华为的任正非曾认为,企业在初创期是无序的,随着发展大家齐心协力,变得有序,随着机构的发展,臃肿庞大,缺乏创新,又会变得无序,这就是熵增的过程,所以企业总有死亡的一天,唯一可以抗争的是形成灰度管理和容错机制,通过外部的因素,延缓熵增。
所以,反熵增过程,是需要放弃原有旧思想,旧优势,与外界交换能量,获得源源不断活力,从有序到无序,再从无序到下一个有序的过程。 我之所以想反复的讲述这个定律就是因为我们不知不觉中在这个规律当中运转着,我们的生命也是如此,对于生命本身而言,生命体本身就是最大的约束,终极自由就是个体死亡,细胞以及细胞构成的有机体纷纷解体,去到了出现最大概率的地方,也就是死亡。
生命以负熵为食-------生命会从熵比自己低的地方获取能量,维持自身的稳定性;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从外界获取能量才能维持“负熵”的这种能量高集中、被约束的状态,其实也就是奋斗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