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一位生长在巴山蜀水的南部丘陵地区的十六岁少年,怀揣着军营梦,穿着肥大的军装,和同伴坐火车来到西藏。十六年的军旅生涯,十六年的磨砺,让他成为一名成熟的军旅作家。当他回到祖国西南边陲的都市,成都这样一座休闲城市,他的心灵却飞回西藏,曾经的那段在进藏路上的历经生死。在荒无人迹的哨所度过的寂寞时光,在雪山下把自己的青春读给鹰群听,在玛尼堆上摘一朵格桑花想妈妈,在米拉山口迎送来往西藏的战友。在布达拉凝眸,解读西藏的前世今生。他用他那被西藏的风雪锻造过的文笔写西藏的万物有灵,用鹰一般锐利清冷的目光凝视西藏,用火热的情怀凝听西藏,感悟西藏。正如作家阿来所说,“这本书写出了西藏万物有灵,军营有血有泪有情有义?敬畏是智慧的起点,历事炼心是成长之途。”他的西藏和西藏本土藏族作家以及许多以猎奇的目光写西藏的人文风情的作家不同。他的西藏有圣洁的雪山,神圣的布达拉宫,有洁白轻盈的云朵,有绚烂的格桑花,有孤独的石头,有追鹰少年,朝圣妇女,有神秘的天葬师,有追逐精灵的放羊孩子,像格桑花一样普通的老阿妈有因为误杀相思鸟而悔恨的门巴猎人。在他的笔下,西藏的人与自然是那么和谐,生命是那样恣意蓬勃。这些让西藏有着生命的灵动鲜活。有着宗教的圣洁。
凌仕江用他的笔带我们走进军营,走进雪线下,生命禁区的边防哨所,他对准一个个普通的西藏哨兵。在这里,他们承受难以想象的孤独,寂寞,以及高寒缺氧的考验,这里没有惊天动地,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这些普通的哨兵默默坚守着,在米拉山口,在尼洋河,在查果拉。他们没有可能遭遇战争,没有特务,也没有其他人,想学雷锋都没有机会,在这里,哪怕只是躺着,也是英雄,正因为这些哨兵,守卫着雪山,守卫着西藏,守卫着祖国边防,让西藏在蓝天白云和雪山的洁白中,有一抹生命的国防绿。
这本书,让我们读懂西藏,更读懂一个士兵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