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点,快点。我们是如何让孩子变成和我们一样焦虑的人?

在宝宝幼小时期,家长对宝宝说的最多的恐怕就是“慢慢走,不要跑”,“慢慢吃,不要噎着”,物品也总是极其宠爱的称之为“小勺勺”,“小被被”,百叫不厌的“小宝贝”也一直挂在嘴边。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情况有些变化:妈妈总在催促"快点吃饭,快点穿衣,快点走,要不就迟到了”。当你洗完脸从卫生间出来才发现,他还在床上躺着,衣服袜子摊开了一床。“叫你多少遍了,怎么还不起床,快点起来,要不真的要迟到了。”这时的他完全不在状态,还要过来请求一个拥抱,你只是很敷衍的对他说:“这下可以洗脸刷牙了吧?”并且迅速推开他,走向你的衣柜挑选今天出门的着装。

每次看到儿子系红领巾慢吞吞的,系衣服扣子的那个费劲,我一把拉过来,边给他系边唠叨“真的有那么难吗?”他也不回答,只是很惊恐的看着我,估计我当时在他眼里就是一个巫婆形象吧:平时温柔可爱的妈妈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心里也在念叨:这时的妈妈是世界上最丑的女人,也是最不喜欢人吧!

每次去博物馆,看着他拿着一个小球球在管道里来来回回穿梭十几遍,我忙跑过去拉着他:好了,我们去别的地方玩吧,这个有什么意思呢?博物馆这么大,有趣的东西太多了,应该都去看看的。于是不由分说拉着他从一楼爬上二楼,去寻找所谓的“更有趣的活动”。儿子却是一步三回头,眼中充满了不舍......

其实,孩子有真正属于他的生理、生活和生命节奏,在他的世界,只要是顺其自然,自己感觉舒服就是他的正常节奏;恰恰相反,大人总是在试图让孩子来适应我们,这样彻底打乱了他们的生活节奏,严重的会破坏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论调始终在家长头脑中挥之不去,周末、节假日的路上家长催促着背着古筝的女儿,快点要不绘画课就赶不上了,打仗一般的紧张。

可是孩子始终如一的节奏还是快不起来。教育专家认为,父母之所以不理会孩子的节奏是渴望与孩子同步。

在孩子的身上,他们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将来,慢性子、做事拖拉,怎么会变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使得他们变得敏感、暴躁和恐慌,于是自然而然的当起了魔鬼教练。

适度的催促孩子也是利于他尽快适应环境。但是,频繁的催促是由父母的焦虑引起的。

经常被催促,孩子就会对自己的生活节奏产生怀疑,认为是自己出了问题,他会努力配合父母变成和他们一样焦虑的人。

当然,也不能一味埋怨父母,处在这样的快节奏社会,不适应就会被淘汰,他们也不想的。

从长远发展来看,把竞争过早的引入到孩子的生活中他们就会出现自卑感和心里失衡。

作为家长当务之急是尝试和孩子一起放慢节奏来生活,这样不仅利于家庭和睦发展,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为何要假装 为何要欺骗选择一个既合适又不合适的环境没有如果 不会重来一个结果 我飘到远方寻找着会一直追...
    小调女王阅读 1,547评论 0 0
  • 孩子情商高有多重要? 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经长期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取决于智商的高低,而80%...
    踏雪寻梅wjm金美儿阅读 1,105评论 0 1
  • 20180601 看到问题本质,而不是方案 业务方:“退款可视化”,一般产品的逻辑:界面怎么设计?订单逻辑如何同步...
    Wheat__阅读 942评论 0 0
  • 2017年2月5日 星期日 农历正月初九 “育心丽谦·时间管理100天挑战营"第21天 【早起】4:40 【学习...
    归零2017阅读 3,698评论 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