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参加过一些企业的年会,也看到朋友圈发的企业各式会议视频,听到很多企业用“家人”来称呼自己的员工,把企业称为“家”,而且叫的那么自然,那么感人,讲到动情处,大家一起稀里哗啦,仿佛真是相濡以沫的一家人。往往这时候,我总是不自然的笑笑,不知该感动还是该无奈。
企业作为一个追求经济效益的竞争性社会组织,它真的和家一样吗?企业要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实现自身生存和发展目标,它会奖励能创造价值的优秀成员,也会惩罚,甚至开除不合格的成员,以保持企业的生存竞争能力。反之,企业经营不善,没有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无法为员工提供应有的回报,或者员工认为企业不合适自己的发展,也会选择离开企业,解除合作关系。而“家”是具有血缘关系或者亲情关系(如抚养和被抚养的关系)的成员组成,具有天然的不可分割性。不能说我的孩子考试不及格,就说他是不合格的孩子,可以把他开除,说你不能当我的孩子了。同理,孩子也不会说爸爸打骂我了,我很不爽,于是写封“辞职信”,说我不当你儿子了。
有人会说,把企业形容成家,是为了和员工建立良好的关系,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有归属感,鼓励大家努力工作,不必较真。问题是,管理者口头上说是一家人,讲的掏心掏肺,真是遇到状况了,企业还是该罚款罚款,该裁员裁员,毫不留情,这样做反而会让员工觉得很虚伪,哪有家的感觉,所谓用“家”的概念来营造企业文化,也会成为一句空话。
如果企业不是家,那么企业类似一种什么样的组织?像军队吗?军队可是世界上公认执行力和战斗力最强的组织,很多成功的企业家也是从军队走出来的,比如华为的总裁任正非。不少企业家也是对军队严格有序、提倡坚决服从和无私奉献的管理方法推崇备至。那么军队的组织形式是不是企业学习的标杆?我们知道,军队的任务是在战时,最大程度上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夺取战争的胜利。军队是为战争存在的,战争是一场残酷的零和游戏,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不存在共赢的局面。所以,军队的目标就是要消灭敌人(生存的竞争对手)。而企业存在的目的是创造客户,用有价值的产品最大程度上满足客户的需求。虽然同类企业在市场上是一种常态化的竞争局面,但是客户的需求是多样的,每个企业可以提供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企业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也有共生关系,而不是你死我活的对抗。如饮料市场上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快餐行业的麦当劳和肯德基。决定企业生死的,本质上是客户,而不是由竞争对手决定的。另外,由于战争环境的残酷,军队是通过更为严苛的,甚至是反人性的管理方式进行统一指挥的,很多方式未必适合企业的管理,富士康年轻工人的“十三跳”就是惨痛的例子。
企业既不是家,又不是军队,有没有一种组织形式和企业类似?这让我想起了赛场上努力拼搏的球队。比如一只足球队,他们的目标不是消灭对手,而是超越对手,赢得比赛。球队中有教练,有场上队长,有前锋,中锋,后卫,门将,还有队医,后勤支持等分工明确的岗位。教练像企业中的领导者,制定球队的训练计划和比赛的战略、战术,并调配相应的资源;场上队长像管理者,负责组织球员落实既定的比赛战略,并根据场上情况灵活调整战术;其他球员相当于一线员工,各司其职,负责把战术执行到位。球队的每个成员都是参与者,每个成员的行为都关乎球队的整体表现,成员之间既要通力合作,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携手应对各种问题和障碍;同时,每个成员也必须努力发挥出良好的竞技状态,状态好的球员会上场比赛,状态不佳的球员会坐在替补席上,或者坐在冷板凳上—连替补球员的资格都没有。为了赢得目标,球队会不断选择优秀的球员加入进来,也会淘汰总是表现不佳的球员,甚至教练如果带队比赛的成绩不理想,也会被撤换。同时,球员也可以转会到其他球队。
从组织的目标、成员之间的关系上看,企业其实更像是一只球队。企业每天都在像球队一样比赛,不过赛场是在客户的心智中,比拼的是谁能为客户持续性的创造价值,考验的是团队经营管理、协同创新、资源整合的系统能力。明确企业的组织属性,有助于组织成员正确看待彼此之间的关系,清晰团队共同的目的,企业不是家,没有那么温馨,企业也不是军队,没有那么残酷,企业像赛场上的球队,一切为了“赢”——实现企业有意义的愿景、使命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