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凉十五
2018.3.24 周六 阴
-1-
每个人读书的原因各不相同,我喜欢读书的原因只有一个:了解世间百态,从别人的故事里认识生活的多样,从中获得思考和能量面对现实。
李尚龙的作品于我而言就是这样的存在,充满力量又引人深思。
前两天,他的新书《刺》上市了,在武汉的时候,我曾去过他的签售会。那时,他说了插手校园暴力的事,我知道这是他专为校园暴力写的一本书,也知道他准备和打磨了很长时间,一直很期待。
今天,我一口气读完了全书,以愤怒、痛惜和心疼。
一场因校园暴力而起的恩怨,在几个人物身上逐步演变成职场和席卷所有公众的网络暴力,它们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般环环相扣。
我在这本书里看到暴力是如何毁掉一个人的,但如果一开始相关人员有所作为,其实悲剧是可能避免的。
书里的韩晓婷被同学欺负,在操场角落抱头痛哭,却对电话那头的妈妈说:“今天学校补课,所以还没回家。”那种无助让我心酸。
韩晓婷还手打伤欺负她的同学,面对对方有钱有势的家长,半残疾的母亲多么人微言轻,自卫的受害者居然要向施暴者道歉,那种委屈让我觉得心痛。
每次看到那些人的恶行一次比一次变本加厉,我真的恨得牙痒痒。要是以后谁这样对我孩子,哪怕他只有5岁,我也要把他拎到无人的角落,扒掉裤子把他打哭才解气。你凭什么欺负我的孩子?打狗还要看主人呢!你真以为我娃没靠山吗?
你还无法无天了,气死我了!
当然这是开玩笑的,关键是要让自己变强,让孩子知道我可以保护她,替她做主,而不是独自咽下那些委屈。
-2-
好几个朋友曾对我说起过她们遇到的校园暴力,当时我除了愤怒,却也庆幸没有这样不愉快的成长经历。
可能是因为我关注美好多于丑恶,可能是快乐的经历在我的青春里占了大多数,以致于我竟忘了自己曾经也是校园暴力的围观者和差点被暴力的对象。
“放学别走!”
“你,跟我去xxxx”
“哥,就是她,可嚣张了。”
......
还有那些哄笑声,这些似曾相识的场景和话语将我拉回到十几年前那个炎热的中午。
那时候,我们在村上的学校读小学。
某天中午,副班长拿着老师的“戒尺”在讲台上监督大家午休,记不得是怎么开始的。总之,一个性格内向的男同学和另一个女同学(女同学的妈妈是哑巴)被拉到讲台前,副班长让他们面对面跪着亲嘴,紧接着就是一阵阵哄笑声。
如果换作现在,我肯定极其厌恶这种行为,但当时我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我只是趴在桌上看,我没有觉得很好笑,心里也没有一丝波澜。
之后,有人还想把他们的裤子脱了,不过后来没有这样做,男生回到座位时,很多男同学笑他是软蛋。
-3-
同样是小学,有一次同学跳绳缺人,硬叫我跟她们一起,我不去,就被她们骂了。我告诉了老师,老师问:“你们为什么骂她?”其中一个同学说:“谁叫她不跟我们一起玩。”
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有个男生开口了,他用好像听到一个笑话的口气说:“人家想跟谁玩就跟谁玩,你们管得着吗?”然后老师批评了她们,她们也没再强迫我。
初中的时候,我作为班长也兼管纪律,有次很多人被我记了名,数学老师也意思意思地打了他们手心。男生们搓着掌心一笑而过,其中几个女生下讲台时狠狠瞪了我一眼,不知道是哪节课后,其中一个成绩稍好的女生让我晚自习下课别走。
那晚我准备走的时候,她们在教室外拦住了我,有几个男生围观,我问:“干嘛?老师布置的任务,又不是我要打你手心。”
那个女生说:“跟我们去后面。”
我说:“不去。”
然后就直接走了,她们竟然没有追上来,天哪!拍拍胸脯,真是虚惊一场。
但我还是觉得特别委屈,班主任查寝的时候,我哭着说不想当班长了。第二天,他很严肃地在班上警告了这件事,也撤了我的职,之后这件事就算平息了。
-4-
也许我经历的谈不上是很严重的校园暴力,看似不过是孩子间没有分寸的打闹。
可如果那两个同学的裤子真的被当众扒了;如果没有那个男生一语中的的反驳,如果女生因此心生怨气;如果老师不是在我被打前就重视了这件事......那我会不会变成第二个韩晓婷?
太多如果就造成了另一种结果,就像书中所写的:
每当夜深人静时,她时常想,如果没有刘涛的陷害和挑拨,没有双胞胎的欺凌和打击,自己的青春会是怎样的,喜欢的人会和自己在一起吗?或者自己会有不一样的性格和人生吗?
我多想告诉她:姑娘,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就是你的如果。你会有耿耿余淮那样美好的十八岁,你会有白衣少年的少女情怀,你会有另一种难忘的青春,你像花儿一样的年华不会这么难堪和疼痛,如果没有那些暴力的话。
校园暴力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有针对性地以多欺少,如果没有人介入阻止,那些无分寸的打闹都将成为它的源头。
当被一群人针对的时候其实挺恐怖的,你会发现她们冷冰冰的眼神都能让人感到恐惧,因为她们底气很足,她们的身后有一个集体。
而你身后空无一人。
小时候,我也曾被班集体的女生们孤立过一学期,具体原因不记得了。总之她们做什么都排斥我,很长时间我一个人回家,一个人玩,儿童节跳舞的人也是她们负责选,有个女生去排练的时候回头嘲讽地看着我说:“就不让你来”。
有一天体育课,那个男班长在所有人都出去后偷偷对我说:“你就主动跟她们示示好呗,一个人挺可怜的。”
我没理他,我没觉得自己可怜。
校园暴力的施暴者,那些亲自用辱骂、殴打等方式虐待别人的人,多数在长大后也只是社会渣滓,因为她们自我中心意识很强,极度自负和自私,也不懂什么叫善良,什么叫换位思考。
而很多围观者,就和书中的刘涛一样,只是害怕被针对、只是有些自私而已,有多恶其实谈不上。
就像多年后,刘涛看到校园暴力那些残忍的视频,也会被震撼,也不敢想象,那些施暴者就是曾经的自己。
随着时间的流逝,你渐渐变成了一个有爱有痛的普通人,你忘了曾经以为的打闹对别人造成的伤害。可那些伤害在被害人心里都没有随着时间淡化,反而从恐惧慢慢变成了仇恨,变成了一把抵在你后腰的利刃。
从这点上来说,和其他的社会案件相比,只要老师、家长给孩子的工作做到位,校园暴力阻止起来会容易得多,毕竟大多数学生都只是缺乏教育。
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相关人员把这看成小事不作为、不约束,那么施暴者将成为无法无天的恶魔,受害者将可能因此毁掉一生。
-5-
书里有一段警察关于韩晓婷的对话看得我很想哭。
“你说,一个人临死前不停回忆的事情会是什么?”
“最后悔没做的事情?”
“如果是这样,她最后悔的事情,应该是没有爱过吧。她很渴望爱情,却从不允许任何男人碰她的身体。但伤害她的不是爱情,而是暴力。”
后来,她的一生都用来拔掉那根好痛的刺。
十年前,围观的人没有受罚,动手的人惩罚太轻,施暴的代价太小。于是大家都可以为所欲为,这些创伤往往被埋藏在受害者心里生根发芽,然后转移到另一个场合,变成另一种暴力。
世界就是这么变坏的。
是啊,只要不失忆,所有的伤害都不会被忘记。小的伤害可以靠心态调节,但那些造成心理创伤的伤害又该怎么治愈?以暴制暴是最解气的方式,可它并不能终结伤害。
正如龙哥所说:文学足够绝望,生活才会充满希望。所以书里的残忍暴虐虽让我难过,但这本书却让我们看到了一线光明。当大家都开始关注,拧成一股反抗的绳时,恶魔将不敢再肆无忌惮地嚣张。
校园生活本应是一个人人生中最单纯美好的青春时光,不应该因为某些人所谓的年少无知而被罩上阴霾。
希望国家能重视立法,还孩子们一片明亮蔚蓝的天空,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愿每个孩子都能在花中成长,而不是被刺包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