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在家,终于有空把蓝血研习社里的文章扫了一遍。心想,天天给别人打鸡血,也是时候给自己喝口鸡汤了。
出乎意外,效果不明显。没有了兴奋感,更谈不上有什么冲动。说是迷糊,那一刻更多的是震惊。莫非鸡汤坏了?莫非对鸡血免疫了?还是自己真的已经堕落到不可救药、无可换回的地步!瞬间清醒,再认真研读一遍!
继续无效,反而心生厌倦。为什么!心生不忿的我爬起来,做起对比分析。
成功学的书和视频,市面上流传不少,自己也看不少了,免疫谈不上,但道理估计也懂不少。归根到底无非就几大类:
已经成功的人说的一些为啥成功的话。
已经职业的人说的一些如何职业的话。
已经大富的人说的一些怎么发财的话……
这些道理很真,也很适合现在浮夸的社会。经常会出现在各类报纸、杂志等媒体的头条,给大家充充电。但也正是因为它起效快、作用明显的特征,导致无时无刻都会跳出来我们身边。再好吃的东西,吃多了都会腻。何况,它们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汤有了,勺子呢?
道理我们都懂了,关键是能不能把道理内化为自己所用。很多人会说“我打了鸡血就会去做”,但做是不是持续去做呢?那一刻,那一天,打了鸡血死命地干,而且往往还只是鸡血打到哪个点,就在哪个点上用力。而忽略平衡,忽略了过往打过的鸡血。效果有,但不大。
所以,就我自己而言,汤勺=持续行动。不再把这些宝贵的经验停留在鸡汤的层面,通过自己的行动不断地去吸收,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并把它刻画到骨子里,成为自己血液中的一部分。
想到这里,我又发掘到个中的一个关键,既然说鸡汤不常喝,那行动怎么才能持续长久呢?外在的不行,那就找找内在的吧。内驱力!果断度娘了一下,
内驱力: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
上面有个关键词:需要。因为需要是产生驱力的基础,而驱力是需要寻求满足的条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这不是很直接的道理吗?
关键点又来了,我需要什么?我从小到大都在被期待中长大,很多人都会告诉我,我需要什么。
小时候,我被告诉需要考好学校。
大学时,我被告诉需要移民美国。
刚工作,我被告诉需要回家帮忙。
几年后,我被告诉需要成家立业。
结果,我没一样做到。想想都觉得对不起观众,从小到大辜负了不少人的“需要”。但为什么呢?
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刻,没被苹果砸中的情况下,我很巧合地发现了自己的“需要”,它源于一种情绪——羡慕。
我羡慕第一,无论是什么。
我和朋友谈过这个话题,他们问了我一个貌似很高深的问题:羡慕的,就真的是你所需要的吗?我的回答是不知道。但我知道,哪来那么多远大的抱负,哪来那么多的高瞻远瞩。我只知道我羡慕什么,怎么能让自己得到羡慕的就行了。在我们的认知中,理想的生活何尝不就是我们所羡慕的呢。
找到自己羡慕的,后面就简单多了,自我约束,自我追求,自己去找方法等,那根本就不用外界督促。因为那就是我想要的啊,哪怕是一个很短期、很容易达到的。
想到这里,我突然豁然开朗,明白为什么鸡汤、鸡血作用不明显了。因为那些都是外驱力,而在我自己体内,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有更强大的内驱力在驱使系统进行自动运行。而鸡汤,更多变成了一种调味料,它或许会为我提供更好的途径,更多的技能和方式,但它已经改变不了这系统的运行了。
明白,就写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