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把自己放在心上

天地之间,如果算上足够长的时间,所谓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其实不算啥,甚至不如我们内心风起云涌的一个细碎念头。

我偏爱敏感、自律、羞涩并且带有孩子气的人,他们让你感觉到温暖和力量。

“好的人生就是这么回事儿吧,这一边,荷尔蒙、虚荣和欲望,宛如烈火,至死燃烧;那一边,悲悯、善与爱,人格修行,也可以永无止境。当然对坏的人生来说,卑鄙和强横也可以永无止境。后一种人和他们的组织机构可能有钱有势,可是不屌也罢。我们还有另一个世界可以依凭。”

“这个灯光晶莹、衣香鬓影的地方,总有一天会有牛羊吃草。这里将不再有酒、舞蹈和摇滚乐,也不再有豪华轿车和灯火,蟋蟀、树木和池塘又成了这里的主人。早霜送走了蜂雀,西风吹寒,秋雨潇潇,一片沉寂。这不是诗,也不是超现实主义的狂想或者庄周文章,这是一定会发生的事。只要放在一个足够长的时间段里,事实便必然如此。繁华不是常态,也不常驻一地。人和事物总是相互吞纳、交流,没道理人类予取予夺永不失手。”

——李海鹏

这个世界在很多非逻辑和非理性的拐角处埋了地雷,只能用肉身和心灵去体会,文字和其他艺术也只能大致描述出氛围。当然,这也是世界给我们的彩蛋,非要活到一定年纪自行体悟不可。

当然,有的人一辈子也没发现过什么,凭着《读者》的温情也能活一辈子,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人反正也会分成好多类,放回时空长度衡量通通也不算什么。

每当别人笑话那些不读书只爱吃喝玩乐华服美食的浅薄大众之时,我总在旁边说上几句风凉话:“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不就是让咱们过上这种生活的嘛!”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书,它是每个人的心灵之书。

王朔的《看上去很美》中,幼儿园小朋友幻想自己的身躯,无论是葡萄大的酒窝还是红酒瓶般的脖子,最终都指向一个即使全部裸露也不会有羞耻感的身体;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详细描述了搞破鞋,但他的杂文中,他永远是那个17岁在云南的山村里,用蓝墨水在镜子上写诗的少年。

人活到一定年纪,都会慢慢回归平静和主流。但,你要警惕的是,一开始就有人用制度或道德或生活方式种种招数,让你从热血青春就这么生活过来。

没经历过叛逆和独立思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就算高僧和天然呆都同样有佛性,但我们还是愿意做那活生生红尘笑骂的正常人。

然后,你大可以主流,大可以沉静,但你已经拥有了一个无限大的心灵,一个无限大的怀抱。在我看来,这才是区分一个人此生幸福与否的标准。

至于开跑车的成功男和提着爱马仕的幸福女,不认同这个标准,又有什么关系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