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公罪客,醉翁诸己
文/罗日荣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昔翟公罢延尉,宾客无一人至者。其后复用,宾客欲往,翟公大书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世以为口实。然余尝薄其为人,以为客则陋矣,而公之所以待客者独不为小哉?故太子少师欧阳公好士,为天下第一。士有一言中于道,不远千里而求之,甚于士之求公。以故尽致天下豪俊,自庸众人以显于世者固多矣。然士之负公者亦时有。盖尝慨然太息,以人之难知,为好士者之戒。意公之于士,自是少倦。而其退老于颍水之上,余往见之,则犹论士之贤者,唯恐其不闻于世也。至于负己者,则曰是罪在我,非其过。翟公之客负之于死生贵贱之间,而公之士叛公于瞬息俄顷之际。翟公罪客,而公罪己,与士益厚,贤于古人远矣。
——《苏轼全集、钱塘勤上人诗集叙》
翟公,西汉邽县(今临渭区)人。汉武帝元光五年到元朔二年(前130年—前127年)任廷尉,宾客盈门;被贬后,门庭冷落;后复职,宾客又欲前往。翟公于是在大门张贴告示说:“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史记•卷一二零•汲郑列传第六十》):“太史公曰: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人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郑亦云,悲夫!”
唐宪宗元和四年,御史中丞李夷简弹劾京兆尹杨凭。因为杨凭做江西观察使时有贪污行为,生活奢侈过度,宪宗贬杨凭为临贺尉。杨凭离京的那天,他所有的亲戚朋友都躲避起来,没有人敢来相送。只有据阳尉徐晦一个人前来与他告别。徐晦的好友太常卿权德舆对他说:“你送杨凭固然是为人忠厚的表现,难道你就不怕因此会牵连你吗?”徐晦回答说:“我还是一个普通百姓的时候,就受到杨公的知遇和鼓励,今日他被贬官到远方,我怎么能不去和他告别呢?假如有一天你也被贬,我怎么会与你形同陌路之人呢?”权德舆听后十分感叹,上朝的时候称赞了他的为人。这件事被李夷简听到了,过了几天,监察御史缺位,李夷简向宪宗呈报选徐晦为监察御史。徐晦答谢李夷简说:“我从来没有见过您,您是从哪里知道的我呢?”李夷简说:“听说你不肯辜负杨凭,难道会辜负国家吗?”
苏学士生于1037年,醉翁公生于1007年,两人相差整整30岁,欧阳修与苏轼,一对忘年交。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苏轼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梅二公既叹赏其文,却不知这几句话的出处。及苏轼谒谢,即以此问轼,苏轼答道:“何必知道出处!”欧阳修听后,不禁对苏轼的豪迈、敢于创新极为欣赏,而且预见了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一生文豪,一世佳话,一段传奇!
昔有“文抄公”,今有“复制公”!复制公读书至此曰:向醉翁公学胸怀,向徐晦公学道义,向李夷简学识人。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