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文系我本次公开课的说课稿。
本篇文章是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而本单元又是以学习说明文为主的。因此作为八年级学生接触说明文的首篇,需作好说明文入门的指导。

从结构上看,《中国石拱桥》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说明的。先总说特点,接着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了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共同特点,所举事例具备了被说明事物的共同特征。最后总说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以及社会主义时期不同石拱桥的发展。

从说明方法上看,这篇说明文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赵州桥和卢沟桥就具有代表性。另一个重要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运用数字说明是准确说明事物的方法之一,文中根据需要,有时用大量确切的数字,有时又用了约数,这都说明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

作者茅以升,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
说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教学要求、课文特点和八年级学生开始学习说明文的实际情况,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阅读课文,分析赵州桥与卢沟桥的异同。
2、学习用典型事例说明事物特征,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
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认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爱国热情。

说教学过程
(1)导入并感知全文。
让学生充分阅读文章,给标题添加一些修饰语(即怎么样的中国石拱桥并要求说出简单的理由)的方法,引导学生去感知、筛选、概括。
(2)小组争霸赛
同学们,桥梁博物馆要召集赵州桥和卢沟桥的讲解员,请你踊跃参加,分别介绍两桥的特点。
格式:赵州桥具有——的特点,……
一、1、2、3小组研读赵州桥,找寻写出石拱桥特点的句子,分析说明方法,绘制结构图并讲解。
二、4、5、6小组研读卢沟桥,找寻写出石拱桥特点的句子,分析说明方法,绘制结构图并讲解。
三、绘制本篇课文的结构图,分析本文的写作顺序。
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其间引导学生学习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作者举两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我请了两名学生绘制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结构示意图并讲解,能够发现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理解了课文。(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第1个孩子绘制的比较好,但这个孩子讲不清28道拱圈是怎么回事,叫了数名学生也讲不清,我只好伸开手掌,以手指为拱圈给学生演示,终于讲清了这个道理。第2幅卢沟桥,第1个女孩子绘制的是一个大拱,一看明显不对,第2个男同学基本绘制成功,也讲清了卢沟桥的结构特点。

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几点?能否打乱顺序?为什么?(让学生初步感知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问题:文中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为什么要举它们?为什么举两个,举一个或三个不行吗?(一为独拱桥,一为联拱桥。举例子这种说明书方法,如果说明对象存在几种类型,一般来说也就相应举几个例子,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了解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综观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本文:使用数字准确;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准确”二字。

接着,让学生画出本文的结构图,分析其说明顺序,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属于从一般到特殊的说明顺序,而说明赵州桥和卢沟桥时,也采用了逻辑顺序。介绍几种桥梁,我问学生,可否把赵州桥和卢沟桥顺序替换一下,没想到学生竟然说可以。后引导学生,发现几座桥梁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

最后一个环节,是作为桥梁解说员,说说家乡的桥:请按照以下格式进行:
“大家好,我是——,我介绍的桥是——,位于——”
因为时间关系,我只叫了两名学生作了交流,一个介绍的是家乡的吊桥,一个说的是家乡的独木桥,两名学生回答问题都大放方自然,介绍清楚。通过此项训练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训练学生有顺序的进行说明,二是利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清楚事物的特征。
纵观这一节课,虽然达到了教学目标,但距离我校高效自主课堂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还不够好,课堂还不够活跃,应该向谭老师学习,叫两名学生黑板上画结构图,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绘制,这样就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打造激情课堂。其次,教学过程我也有些急躁,在介绍家乡的桥过程中,因时间不足,仅叫了两名学生交流就草草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