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脆弱》的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真实生活的考试中,有人会给你一个答案,而你得靠自己去找出那个最佳问题。”
初次读到,没能理解,惯常的做法不是面临问题,然后寻找方法来解决?细细品读之下,却发现道出了人生哲理,尤其在面临人生转折处,于百般纠结中蓦然回首,可以有全然不同的新发现。
寻常的日子里,或忙着处理工作上的事,或张罗着衣食住行,我们总是如救火队员一般忙碌而紧张。塔勒布的话给我提了个醒:“消防”的含义兼顾救火和预防火灾。若同一件事,从问题和答案两方面进行思考,一定会有更深入、全面的认知。比如,我眼下学写作这件事,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学写作?或者说学写作有什么好处?反过来,当写作成为铁板钉钉的事实时,那么能解决我的最佳问题又是什么?
一、学写作的好处:让梦想起飞,留下生命的足迹
想起2018年12月的一天,当我在市图书馆里看到《从零开始学写作》时,头脑里冒出来的就是这样的问题,随手就我翻开了书。在书的第一章,弘丹老师就罗列出了十大学写作的好处,一条条的解读,都深入我心,有豁然开朗之感。
如第一条,用写作来记录生活。因为生命终有尽头,而文字却可以穿越时空,留下我们的生活痕迹。再看第二条,用写作对抗时间的流逝和遗忘。我们知道,死亡的阴影一直如达摩克利斯剑一般高悬头顶,令人心生忧惧;遗忘的天性会随着岁月的增长而加重,令人心生不安;而文字却可以帮助我们回忆过去的岁月。
还有,写作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是啊,透过文字,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也看见自己的美好与不完美之处。比如清晨自由写作、回忆录写作,能让我停下匆匆向前的脚步,回头看看过去的记忆,那些美好的、不美好的,全都在写作中有了新的意义。
再说这一条,用写作倒逼输入和思考。不论是阅读他人的文字,链接他人的思想,还是反省自己的日记、回忆录,都是对自己思想的一次洗礼,或放下曾经耿耿于怀的执念,或领悟曾经百思不得解的困惑,或推开一扇新的大门。
另外,写作提升表达和沟通能力。正如弘丹学院的点评官米饭老师所说的,“满腔想要表达的观点,却因为自己的大脑空白以及词汇匮乏而草率收场”,学写作,可以让我们消除这样无话可说的尴尬,逐渐变得能说会道起来。
当然,写作的好处远不止以上这些,如还可以建立个人品牌、实现出书的梦想、实现经济独立、影响他人和让他人看见自己的思想等等。就这样不知不觉中,我站着一口气读完了全书,也作出了一个决定,加入弘丹老师的写作学院,让梦想起飞,成为看得见的印痕,并留下生命的足迹。
我为自己找到了学写作的理由。那么,当学写作成为一个答案时,在众多适合这个答案的诸多问题中,我清晰而明确地看到了眼下面临的一个问题,一个给我造成最大困扰的问题:中年困局。
二、我所面临的中年困局:幸福感渐次降低,近乎一潭死水
四十大几的我,按孔老先生的说法,那是已过“四十不惑”,且将“五十知天命”的黄金岁月。然而环顾四周,发现持中年危机论的人远比中年幸福论的人多。
2008年,经济学家奥斯瓦尔德和布兰奇弗劳尔,发布了著名的幸福感U型曲线,从而得出一个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一生中的幸福感高低变化呈现出U字型曲线,中年人的幸福感恰恰处于U字型的最低处,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中年危机。是什么造成了中年危机呢?比如经济危机、事业危机、身体危机、心理危机等。具体到我,还没到危机的程度,但的确处在幸福感较低的水平,因此,用“中年困局”来形容更为恰当。
英国剑桥大学临床兽医解剖学家大卫.班布里吉把人类的中年定义为40-60岁年龄段。在我快到40岁、临近中年门槛的时候,我选择了辞职。那时儿子刚读小学二年级,我内心希望在孩子到达青春期之前给予最好的陪伴。
随着岁月一年年的流逝,我与儿子间的关系并没有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出现冲突与互不理解的背离状态。这给我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家庭关系也从和谐变为硝烟弥漫,这是幸福感迅速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到中年,老同学周年聚会渐次增多,小学的、中学的、大学的,回想起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再次面对眼前的平淡庸常,内心的失落油然而生。曾经安于油盐酱醋茶的平常心,渐渐变得不安,纠结于患得患失中,这是幸福感降低的原因之二。
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眼下的生活,也算得上安稳适足,若能安心享受家庭主妇的舒适生活,也是让许多忙碌奔波于工作家庭两头兼顾的朋友们羡慕不已的。日出而起,安顿好一家的吃喝日常,空闲时和朋友相聚喝喝茶,定期地去野外或健身馆锻炼身体,或看看书听听音乐,安逸而舒适。几十年前,还在学生时代,就想象过等自己老了就享受这样的平平淡淡的生活。如今,这样的生活就摆在眼前,我却分明看到了一潭死水,那里缺少了活力!这是幸福感降低的原因之三。
有这三个原因,足以令我处于中年的困顿之中而体会不到生活的幸福。自此也可以明白,我的困惑更多的来源于心理的失调。值得庆幸的是,我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学习心理学,我报名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自考本科。理工科出身的我,很不擅于写作,考虑到这是一个文科的专业,想想最终要面对的毕业论文和面试,我觉得需要补补写作的技能。于是,就这样和弘丹老师结缘,不仅找到了突破口,还看到了人生新的高峰。
三、化解中年困局:以山顶为起点,攀登新的高峰
与奥斯瓦尔德和布兰奇弗劳尔不一样,大卫.斑布里基对中年充满了乐观的看法,他以动物学的方法、多学科的角度来分析中年现象,以翔实的科研论据和严谨的论证,写成了《中年的意义》一书,在书里,他说“我对中年很乐观——热衷于歌颂一个独特而关键的人类创新,这一创新经过演化,变得有生命力、积极正向,而且过程可能是令人愉快的。”
他指出,我们很幸运,生活在一个对中年人来说最好的时代,可以有自由、时间和智慧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他认为,人到中年,好比刚刚到了平坦的峰顶,虽然避不开日后的自然衰老,但对于中年人来说,我们还有一段足够的时间去欣赏眼前的风景,也可以看到更高的山峰。只要善加运用,还可以开创新的美妙的人生旅途。
当我再次回到考场,经历了无比痛苦的开始,拿起书,什么都懂,放下书,脑袋却一片空白。理解力提升了,记忆力却明显下降了。再说到写作,内心里有无数个想法,待笔尖落下,或打开键盘,却无从下手。勉勉强强一篇文章写成,自己都觉得突兀不流畅、词不达意。好在不用去比赛名次,也不等着拿文凭去谋生,一切都放慢节奏,慢慢地学,如蜗牛般,只要持之以恒,从春爬到夏,总能爬到那葡萄架上。
转眼快两年了,看着其他学员短期内就硕果累累,我内心赞叹不已,却也不自暴自弃。我自然有自己的花期,耐心地、一步一步地走向我的新高地。
回过头看这两年,由于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上的不成熟和失败,也明白一个道理:要被改变孩子先从自身做起。当我笨拙而努力坚持的时候,和孩子反而有了更多的同感,彼此也多了谅解,家庭关系也随之缓和,重新变得和睦。自考也收获不少,至今已通过了9门;而今年初,在头条上开通账户后,一步步地通过了原创的审核,而且加黄V成了优质作者。虽然没有获得青云奖,也没有爆款文出现,但我坚持笔耕不辍,相信有一天,我也会喜获丰收的!
有记者曾经问著名登山家乔治.马洛里,为何要攀登珠穆朗玛峰时,他回答说:“因为山就在那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珠穆朗玛峰,为什么学写作,因为那是我向往的人生高峰!在登顶的路上,跟随着一群优秀的同频者一起攀登,会比独自一人,更有希望登上心目中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