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读起来会让人有些感官不适的书,主要是讲在情绪不成熟的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如何摆脱过去的模式,过上自己独立的生活。
这本书是我从图书馆借来的,和其他的书不同,这本书封面已经很陈旧,磨损严重应该是被借了很多次,而且里面有很多人用铅笔做了记号,我想大概这本书触发了很多人的内心。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生活中情绪不成熟的父母比比皆是,作者反复强调客观的承认父母的情绪不成熟,并不意味着背叛和苛责,也不意味着不孝,表面上看起来很残酷,我想这一步才是疗愈的开始。
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讲,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成熟的一面,每一个人的原生家庭,童年经历也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或多或少有部分的阴影,而当这部分的意义没被处理好就会复制给下一代,所以这本书又是一本很实用的书。
一、父母不成熟的4种类型
1.情绪型父母
父母的情绪很不稳定,无法预测他们什么时候会情绪爆发,他们依赖别人包括孩子来安抚自己的过分焦虑。
与“情绪性父母”相处时,孩子会感觉到自己仿佛在钢丝上行走,要小心翼翼的照顾父母的情绪,生怕自己哪一句话说错,就招来自己父母的大发雷霆甚至毒打,这种父母在生活中常见。
2.驱动型父母
“驱动型父母”总是追求完美,如果孩子不成功或者不符合他们的心意,“驱动型父母”会感到孩子令自己蒙羞。所以他就会想办法掌控孩子的生活。
他们会选择性的夸奖孩子,迫使孩子走上他们所设想的成功道路,而不不管孩子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
孩子无法从驱动型父母那里得到无条件的爱和支持,也无法感到安全,不敢按照自己的心意和探索生活。在“驱动型父母”身边,孩子会觉得自己时不时被挑错,这样的父母认为成功胜过一切,包括孩子。
看到这一条,我想起我小时候,妈妈对我很严格,经常是说我走路的姿势不端正,或者说话时手势太多,或者吃饭的姿势不够好看,所以能想起来她经常在旁边挑错。
有一天我忽然觉察到我对老大也是这样指指点点的,所以当我看到这篇文这段文字的时候我深有感触,我想起我当时被父母很多次指点、挑错时候的感受,并没有让我的姿势变得多么的端庄,但是强化了我不够好的信念,所以我特别要注意,以后尽可能少的将注意力去放在对岛老大的姿势的端正的挑错上。
在父母超级焦虑的现在,很多父母可能有完美驱动的倾向,他们选择性的奖励孩子,比如孩子考了多少分,得到什么样的奖励,在孩子做了他想要的行为的时候,就大家赞扬,如果是别的行为哪怕是好的,但是父母不看重的,他就选择忽略不计。
比如一个成绩很差的孩子在厨艺比赛中夺得了冠军,父母可能会说:厨艺好有什么用?取得好成绩才是关键。
所以当父母将孩子的成功只定义为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时,那么对孩子的控制就更强,我想这是目前家长焦虑的源头。
3.消极型父母
“消极型父母”可能是爱孩子的,但是他们无法成为孩子的依靠,在出现棘手问题时没有办法保护孩子。当家庭遭遇危机,孩子因此受伤时,消极型父母往往视而不见,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
比如有的时候父亲虐待孩子,孩子跑去找母亲哭泣,消极型母亲可能就会回避问题。当初在看《当鸟飞向更高的山》其中的女主角说最让她觉得自己受伤的是:当她受到她哥哥的虐待,她妈妈一直在隔壁房间,但是选择不出声。
极端的“消极型父母”如果他在别的地方寻找到更开心,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抛弃原来的家庭孩子
4.拒绝型父母
似乎有一堵墙在拒绝型父母的周围,他们更乐于自己呆着,并回避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如果孩子想要从他身上获得情感上的回应,拒绝型父母,可能变得愤怒,甚至有暴力举动。
生活在拒绝型父母身边的孩子会感到如果自己不存在,父母会过得更好,他觉得自己仿佛是家里的累赘,并养成了轻易放弃的习惯
我想起当时在看《何以笙箫默》中赵默笙的母亲,每次对赵默笙的态度都是冷冰冰的,我当时还觉得很奇怪,亲生父母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我当时很不理解一个亲生的母亲怎么和孩子的关系隔离那么远?现在想想他的妈妈就是典型的是拒绝型的父母。
二、在情绪不成熟的父母家庭成长的孩子可能有如下三个问题:
1.孤独感
情感不成熟的父母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以至于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内心感受,而且他也不愿意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也不知道如何在情感层面给孩子支持,如果孩子感到沮丧,父母可能会变得生气,不仅不会去安慰孩子,相反可能会惩罚孩子。
比如一个孩子考到自己不理想的成绩,非常沮丧的走回家,父母没有去安慰他,反而责怪他为什么平时不做好计划,平时不用功,现在哭有什么用?
对孩子的列计划和学习态度的教育也是需要的,但不是在孩子情绪很沮丧时,但当父母的情绪不成熟的时,他就只顾着自己生气愤怒的感受,就没有想着去关注孩子的感受,也没有想着去安抚孩子。
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无法得到情感上的支持,他们也认为没有人会在意他的感受,所以他也不想把自己的感受袒露给他人。
但实际上他又很想和别人亲近,又过于担心遭到他人的拒绝,使得他们选择抑制自己内心的渴望,选择封闭自己,他们会感觉到空虚和孤独。
尤其是高敏感度孩子,他们会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他们觉得如果自己向别人求助,就感觉到很羞愧,所以他就隐藏自己的需求,又更多的导致了父母对这类小孩的忽视。
这样的孩子到了人际圈子里,也常常因为这样的心态遭到其他人的忽视,他就会陷入更深的孤独。
2.暴力倾向
当孩子的情绪被父母忽略,孩子内心产生强烈的不适的情绪,他就会用冲动行为把内心的痛苦表现出来,比如逃学、打架、抽烟。
看起来孩子表面上是行为问题,但背后是情感困境造成的,因为他想用麻烦来转移注意力回避内心的痛苦,并用羞辱和责怪他人的方式来减轻自己的羞耻感。
而且这样的孩子也会认为他们的感受是不重要的,所以那些欺凌他人的孩子他会觉得别人痛苦的表情,让他很快乐,他们用这种快乐来回避自己的内心感和空洞感。
所以正面管教的创始人简•尼尔森说教室里那些看起来最令人讨厌的孩子就是许最需要爱的孩子。因为在他们不端的行为背后是他们自己被被忽视的痛苦,他们的不端行为是发出的求救的信号。
作者在这里加了一句让我毛骨悚然的话:情绪不成熟的父母尽管看起来很愤怒,但其实他是很乐于处理小孩造成的麻烦,因为他这样就无暇去面对自己真正的问题了。
这好比和那些欺凌他人的孩子的感受差不多。当他责怪孩子,他就可以回避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面对的真正的问题,也没有反过来反思是否是自己的行为造成了孩子的各种乖张不端的行为。
3.缺乏自信
如果孩子从小在感情上遭到父母的拒绝或者忽视,那么长大之后,他们通常也以为别人也会有用相同的方式对待自己,也觉得别人不会对自己感兴趣,所以他不敢去奢求什么,婴儿开始就缺乏自信,通常很害羞,为渴求他人的关注而感到很纠结。
当孩子和情绪不成熟的父母相处时孩子会觉得自己在家里的地位很低,自己的感受情绪都不重要,如果寻求他人帮忙,就会觉得自己在打扰别人。
当他遇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会怀疑自己有没有资格拥有这么好的东西,所以这样的孩子就变得敏感胆小,也不敢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不敢表达自己想要什么。
4.复制父母的家庭
有很多人与情绪不成熟的父母相处很痛苦,但是他在不知不觉中又选择了和父母相似的,令人沮丧的家庭。
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父母的局限性,所以他在人际关系中觉得和父母那样同样的人很熟悉,他也无法识别有哪些人会对他造成伤害,所以不断的去认识和父母类似的人,所以不断的让过去去重演。
所以家庭教育的模式,一代又一代的遗传,根源就在于此。比如一个人一次又一次离婚,每次遇到的都是家暴男,并不是世界上的家暴男很多,都让她遇到了,而是她在无意识中选择了和父母相近的人,无意识地复制了自己的家庭模式。
三、情绪成熟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1.尊重现实,令人觉得可靠
尊重现实是最重要的原则,情感成熟的人面对问题时他不会去责怪这个问题为什么发生,或者去逃避问题,而是去积极寻找尽可能好的解决方案,如果是遇到困境而沮丧的时候,他们也能思考,不会过分的陷入负面情绪,所以他们就不会喜怒无常,情绪稳定让他人觉得安全可靠
2.尊重他人,互惠互利
情绪成熟的人会用尊重公正的态度面对他人,他会尊重他人的边界,不会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他人,所以就能灵活的面面对变化与差异。
当他和别人之间的意见不同,他们会想一个折中的办法,满足双方的需求,当他自己犯了错,他会真诚的道歉。
3.乐于也善于回应
情绪成熟的父母会让你觉得你的情绪和想法是可以被理解的,如果你告诉他,他哪个行为冒犯了你,他也会欣然接受并反思改正,说话也幽默,待在他们身边会感觉到很舒服。
在一些电视情节中,女2号经常责问男1号说:“那个女人有什么好,你为什么喜欢他不喜欢我?”
在这个女2号的心里只关注了物质条件,而忽视了另外的那个人和这个男1号相处时的感觉,我想这也是人和人之间,有些人一能量相同的人相互吸引的原因。
四、有过情绪不成熟的父母应该怎么做?
1.放下过高的期望
在解决问题之前辨别出父母的问题,客观的看待父母,意识到父母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放弃对父母抱过高的期望,希望他一下子就能变好,或者一下子就开始特别关注自己的感受,这些都是不现实的。因为父母就有的模式,坚持了很多年,甚至很多是无意识的,他不是说改就能改。。
2.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对父母平静而清晰的告诉你想要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去感受自我表达带来的快乐,但是不要期望父母能够听进去或者按你的想法去做,或者来顺应你的心意,他们的回应不重要,你去表达就好了。
3.注重结果而不是情绪发泄
记得和父母谈话的目的,不是重新回到父母和小孩的模式,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成年人和父母去沟通。
情绪不成熟的父母相处的时候,哪怕你想好了要和他好好沟通,但是不一会儿你就会被绕在其中,那这个时候你把注意力放在你想要的结果上,而不是跟着他的情绪变得情绪化,又陷入和父母争吵的圈套。
比如在考大学选专业,你想选一个自己想选的专业,如果父母不同意,这个时候你就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清晰的表达观点,不要陷入和父母争吵的圈套。
五、自己是情绪不成熟的父母怎么办
1.觉察自己
觉察自己自动化的情绪反应模式里面有多少是重复循环自己父母的模式,去观察,当孩子引起我们极度愤怒时,到底有多少真正是因为孩子本身的问题,还是因为他们出发触发了我们童年的旧伤,之后更加客观的去对待孩子的问题。
所以当孩子再令自己愤怒不已的时候,学会暂停去问自己到底发生了什么,就不会那么冲动的在情绪最激烈的时候去责骂孩子。
2.减少以自我为中心
以下这些观念:现在不好好学,长大了就没有出息;现在坐姿都不端正,以后做什么事都不像样;这件小事情不能坚持,就成不了大事;女孩子跳舞,长大了才有气质,这些话如果我们不仔细去想的话,都觉得无比正确。
我记得在老大很小的时候,她不喜欢跳舞,但我想让她坚持去跳,僵持了很久,我很苦恼。当时一个朋友问我坚持的理由是什么,我说女孩子跳舞才有气质,他问我这想法完全正确吗?我忽然愣住了,我一直抱着这个信念没有放,但是很少去反思这个想法到底对不对。
当我们抱着自认为100%正确的信念去要求孩子,往往就会忽略孩子的感受,如果这条信念是不对的,这就更悲催了。
放下执念就是放弃自我为中心,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强迫去要求孩子,我们的眼界毕竟是有限的,我们也可能是情绪不成熟的,父母影响可我们有很多错误的观念,如果再拿这个观念继续去要求孩子,要求孩子处处符合自己的心意,后果将不堪设想。
3.觉察并接纳孩子的情绪
平时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感受,并承认他们的感受也是合理的,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在乎,他的感受是重要的,他值得你重视。
当孩子长时间被父母这么对待,他就会自己认为我是重要的,我是能够获得他人认可的 ,他的自信心会比较强,自我配得感也很高,再美好的事物,也觉得自己值得拥有。
情绪成熟的父母培养的孩子:能尊重他人,也有自己的边界,不会别人一个眼神就让他受伤,不去伤害别人,也不轻易让别人伤害自己;他可能会犯错误,也可能失败,但他从来不把这些个他的个人价值等同起来,所以挫折面前有更强大的韧性,这就是那些情绪成熟父母养出来的孩子的魅力。
都说做父母是一场修行,说的就是父母要不断反思自己过去成长的模式,并想办法让自己的情绪更加成熟,让孩子和你在一起的时候舒适、自在,你没有恐惧,孩子没有焦虑,如此甚好!
人生短短,孩子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就是那短短的几年,且行且珍惜。
附记:亲子类的书我看了很多,但是没有一本书能把孩子的教育问题,实际上是父母成长的问题这件事情说清楚,这本书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