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贤易色”,易其好色之心?别做贤者了,做和尚吧!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又叫卜商。在战国时期一般对时代有影响的大学者,蒙受他的影响很大。

“贤贤易色”,宋儒习惯于把“色”解读“女色”,他们对“色”的解作“女色”、“好色之心”。但喜欢美丽的女子,是人之常情,而做了贤者之后,就要违反人情,不能喜欢美丽的女子了吗?那别做贤者了,还是做和尚吧!

朱注:贤人之贤,而易其好色之心,好善有诚也
皇侃疏:凡人之情。莫不好色。而不好賢。今若有人能改易好色之心以好於賢。則此人便是賢於賢者。故云賢賢易色也。然云賢於賢者。亦是奬勸之辭也。又一通云。上賢字猶尊重也。下賢字謂賢人也。言若欲尊重此賢人。則當改易其平常之色。更起莊敬之容也。

朱子的意思是,“重视贤德,而不是容貌”,把“贤贤易色”归于夫妻相处之道,可。但子夏并不是说“事妻贤贤易色”,而仅仅是指“贤贤易色”呀。而且这样的解释把女子的美貌放在了贤德的对立面,这不是对女子的容貌有偏见吗?长的美难道是她的错?

现实世界中的人生,正如孔子所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与孟子同时代的告子也说:“食也色也。”人们对于色欲与饮食的追求,是永久的。凡是人的生命离不开两件大事:饮食、男女。孔子从不认为男女之色是错的,也不可能教出一个认为成为贤者就不能喜好美丽容貌女子的学生。

“贤贤易色”的“色”应解释为态度,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看到一个人,学问好,修养大,看到他就肃然起敬,态度也随之改变。(《论语别裁》)

这是很朴素很真实的描写。都不用说贤者,就说你跟一个爱学习的学霸(学霸一词就表达了学渣对他的尊重之心)坐在一起,他在一直看书,就算你一开始还是在玩手机,玩了一会儿,你都会想,我是不是太学渣了,好歹装个样子嘛。不管实际上你看进去多少书,但你的态度的确是因为一个更好的人而改变了。这就是人之常情啊。

再来分析一下结构,一开始先提出“态度”,然后以三个分论点——孝道、臣道、友道具体解释这个“态度”在不同情境下如何体现,然后再总结,达到了之后,“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如果这句话理解为贤者不能“好色”,那恐怕孔夫子也称不上是圣人了。因为圣人,是不会违反人情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解讀 本章依然要...
    郭寬潤阅读 554评论 0 0
  • 来自上海秋霞圃传统文化研究院 學而篇第一 (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
    常修阅读 634评论 0 0
  • 今天被一个朋友深深的上了一课,他告诉我能量的释放是要得到回流的。我们只帮懂得感恩的人!
    大道行者_阅读 194评论 0 1
  • 掉头发的情况在生活中比较多见,严重的还会用手轻轻一捋就会掉一大把,那么为什会有经常掉头发的有情况呢?常见的掉头发原...
    保健头条阅读 342评论 0 0
  • 清晨下起了及时雨,花儿们承接着雨露,花瓣上盛满了清新的香雨,拨一点在手心,闻闻,尝尝,回味丝丝甜香。 平日,湖水静...
    花香小札阅读 19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