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段时间一则新闻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一位60岁的父亲,在得知女儿即将远嫁的时候,情绪失控,摔光了家里的锅碗瓢盆,最后竟然纵深从7楼跳下,以最惨烈的方式表达心中的绝望之情。
报道的下方是诸多网友的评论,有人叹息这位老父思想的执拗,有人责怪女儿的不孝,还有人只是看一时热闹。
看完报道,我的心情难以平复,而看了评论,则更多出一丝悲凉。
毫无疑问,这是一起绝不正常的悲剧,但可悲的是,大部分人还看不出不合理的地方。
二
不久前,在一档电视节目《奇葩大会》里,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女孩谈了半年多恋爱,最后却遭到母亲的强烈反对,理由是女儿没有告知她此事,没有经过她的“审核”,一番软硬兼施,最终让女儿和男友分手。当然,代价是女儿从此不回家。
现实中有太多这样的父母,太爱孩子,以至于从孩子出生那刻起,就将其视为私人财产。孩子一天天长大,这些父母却丝毫没有感觉到那是一个渐渐独立的生命个体,反而是日渐感受到财产被侵犯,痛苦不堪,无法自拔。
——中国式父母,把孩子据为己有。
李嘉诚先生曾经说过一名言: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
其实在当前,对于许多中国父母而言,要担心的是另一个极端:父母将全部心血投入到儿女的教育中去。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就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所谓“子不教,父子过”,父母将孩子的成败直接跟自己挂钩,然后在时间和金钱上投入了大量精力。
据汇丰银行2017年的一份全球教育支出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国父母为了孩子教育已经完全丧失了自己的个人时间。中国香港、台湾和大陆分别在教育花费上位列世界第一、三、五和六位。
——中国式父母,为孩子付出一切。
然而,孩子总有长大的时候,某一天,当孩子羽翼建丰,即将翱翔远方的时候,一直将他们视为己有的父母,将会产生不舍、恐慌甚至绝望的念头,正如文章开头那位老父,半生心血将“远走高飞”,自己岂不是一无所有了?
——中国式父母,最后一无所有。
三
我有个表姐,本身体虚,备孕多年才中年得女,在感谢老天的同时,将女儿视为掌上明珠,呵护备至。
从女儿出生那天起,表姐就将全部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养育中去,对女儿百般照料,天未冷就备衣,腹未饥已奉食。后来,为了更好的照顾她学习,甚至连工作也辞了,当起了全职妈妈。可以说,女儿是她生活的全部。
周围的人曾经羡慕她女儿,认为有这样一位甘于付出的妈妈,应该很幸福。
但仿佛是为了回应旁人的想法,她女儿却自小性格内向寡欢,嘴角少有笑容。直到小学有一次考试成绩不佳,竟然离家出走。后来,面对亲戚的不解,女儿冷然回应:“我感觉自己就像一笼子里的一只鸟,只想飞到外面,自由自在!”
有人说,父母是天底下最无私的人,只会无怨无悔的付出,从来不求回报。
确实如此,但是过多的爱就成为一种干预,而这种干预,对孩子来说压力山大
国际行为学专家克里斯·塞格林在一项最新研究中发现,如果父母过度干预孩子的生活,反而会助长孩子焦虑、自恋的心理,给生活和学业带来消极影响。
——父母的爱太沉重,孩子难以承受。
表姐的女儿越长大,越显示出对这种过度母爱的反感,在上初一之后性格大变,不再听表姐的话,不认真学习,开始早恋,然后跟校外不良青年纠缠不清,最后因为违反校规,被学校开除。
表姐伤心欲绝,没想到被给予厚望的女儿会变成这样……
其实,父母过度的爱会让孩子不堪重负,所以越长大,离父母的期盼越远,令父母越痛苦。
——父母的爱太无私,所以越来越痛苦。
四
真正的父母之爱应该是如何的呢?
首先,孩子不是你的,每个人只属于他自己。
这个道理很简单,但许多人却一辈子都不懂。
孩子是父母生的,但却不是属于父母的,他只属于自己,将来会成为另一个独立的人,与父母无关。
父母能够教导他,帮助他,陪伴他,但不能控制他,束缚他,占有他。
纪伯伦有一首诗《你的孩子》:你的孩子不属于你/他们是生命的渴望/是生命自己的儿女/经由你生与你相伴/却有自己独立的轨迹。
其次,父母要有自己的事业,孩子才能有所成就。
知名儿童教育家陆慧萍说过: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事无成的父母,能够教导出有出息的孩子。
就像这个世界上鲜有不会游泳的人,能够教出善于游泳的健将一样。
作为父母,一定要有自己的时间,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事业,然后孩子才能以你为榜样,将来出人头地。
最后,学会放手,让孩子往前冲。
纪伯伦那首诗最后写道:你是生命之弓孩子是生命之矢/幸福而谦卑地弯身吧/把羽箭般的孩子射向远方/送往无际的未来/爱——是孩子的飞翔/也是你强健沉稳的姿态。
当孩子渐渐长大,父母要能够慢慢放手,用爱为他们护航,目送他们高飞。
不要担心他们将一去不返,你可有见过鸟儿不恋巢?
而且这种大爱,虽时空,不能隔断。
注: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注:这几个月也收集了一些对我帮助很大的自媒体写作资料、育儿资料,想要的话请加微信:xzdz13,免费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