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抄自骆玉明教授对《世说新语》的讲解。
西汉时期,独尊儒术,儒学盛行,老庄道家学说被人们遗忘,东汉末年以及魏晋时代,社会动荡,统治阶级虽然满嘴仁义道德,但是其所作所为与之相差甚远,人们对儒家学说开始持怀疑的态度,嵇康,阮籍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崇尚老庄思想,老庄思想在魏晋时代盛行。
了解老庄思想的一种重要方式是理解他们的著作。庄子的代表作是《庄子》,《庄子》的首篇是《逍遥游》,魏晋时代,不同的人对《逍遥游》中的逍遥有不同的理解,这些理解反映了不同的人对自由的态度。
一、庄子《逍遥游》表达的含义
庄子从小大之辩入手,得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这样一种精神上的逍遥。
逍遥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自由,但是它和自由还是有区别的。
逍遥与自由的区别有以下两点:1.逍遥主要是精神领域内的活动,在实际的生活环境中,追求逍遥的人只能以逃避甚至委顺的方式来应对世界;2.任何生活实践中的自由都是有限度的,而逍遥却没有,它指向彻底的解脱。
逍遥是一种精神的自由,不是一种生活实践的自由,我们不可能在生活实践中达到一种绝对的,无限度的自由。
庄子是一个天才,他有很深刻的洞察力,他看到了人生无法解决的荒谬,他没有从现实中追寻自由的道路,他给出的是一个无比壮丽的然而是虚幻的所谓“逍遥乎天地之间”的境界,他把这个视为生命的终极的意义。但是他留给后人的是一种诱惑,是一种悲伤,也是一种吊诡的境界。
庄子所说的逍遥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境界,而不是一种生活实践,但是我们不能说精神领域的活动跟人的生活中的实际态度是没有关系的,当人们用无限超越的眼光来看待生活当中的知识,道理与法则的时候,他会看到,生活当中的道理,知识与法则,它是暂时性的东西,它虽然自居恒常的地位,宣布自己是一种永恒的东西,显得很庄严,但其实它是很奇怪的,所以,看起来“逍遥”是一个跟实际生活关系不大的东西,它其实可以引起对现实权利,现世规则的一种不尊重乃至一种批判的态度。
二、阮籍对《庄子》“逍遥”义的解说
嵇康,阮籍这样跟时代不和谐的,性气高傲的人来说,他们容易对庄子感到亲近,因为他们是敏锐的,奋进的,对现实又采取一种高蹈的态度,这个本身跟庄子的气息很相近,跟老子有点距离。
阮籍《大人先生传》里也写了一个“小大之辩”的故事,“大人先生”嘲笑“礼法君子”,说他们像虱子躲在裤子里一样,钻在裤子缝里面,躲在坏棉絮里面,觉得这个地方很安全,很舒服,然后一场大火起来了,把城市烧了,房子烧了,人也烧了,裤子也烧了,它们知道什么呢?它们就被烧死罢了,它们哪能逃脱这样的结果呢? 这个故事表达了在一个渺小世界生活的人,哪知道世界的大变化,大道理。表达阮籍的一种愤慨和一种超越于世俗之上的慷慨义气。
史书对阮籍的评价:倜傥放荡,行几寡欲,以庄周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