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女性缺乏理性的观点是危险的。因为认为女孩和女人“有点情绪化”,以及认为女人总是离“疯狂”只有一步之遥,构成了一条思想光谱的两个极端。
到1859年,欧洲医生宣称有四分之一的女性患有歇斯底里症,由此导致女性被大规模监禁于精神病院。
菲利斯·切斯勒(Phyllis Chesler,1940— )在《女人与疯癫》(1972)中指出,事实证明,当男人想把妻子或女儿从日常生活中赶出去时,这一说法成了他们有利的“借口”。
虽然如今情况已大为改善,但是谷歌上仍然可以看到很多讨论“为什么女人是疯子”的页面,好像女人的疯狂毋庸置疑一般。
目前这一轮关于女性不理性的观点似乎可以追溯到启蒙运动(这场发生于18世纪的哲学运动也被称为理性时代)。当时,欧洲人第一次开始强烈质疑教会(尤其是天主教会)的权威,转而求助于科学来寻求答案。
卢梭是这场运动的主要支持者之一,他以对法国大革命的深远影响而著称。1762年,他发表了《社会契约论》,书的开篇写道:“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句话唤醒了所有的人,但是他所谓的“人”却只指“男人”,而不包括“女人”。
卢梭通过阐释女性“天生”的样子来为自己的观点辩护,而没有意识到他的总结会形成怎样的社会议程。“男人和女人是不平等的,”他说,“一方要主动而有力,另一方要被动而软弱。女人的目的是取悦男人,她们所受的教育必须完全为了带给[男人]快乐,并使自己对他们有用。”
不幸的是,当时有能力公开反驳这种说法的女性并不多,只有极少数几个女人例外。例如,美国的朱迪丝·萨金特·默里(Judith Sargent Murray,1751—1820)、法国的奥兰普·德古热和英国的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她们三个都是自学成才的女性,其中奥兰普·德古热指出:“在这个最开明的世纪,命运竟让我完全置身于黑暗之中。”沃斯通克拉夫特拒绝接受“命运”阻碍女性发展的说法。如果启蒙运动时期的男性知识分子注意到,女性无法获得与男性一样的理性能力是因为缺乏教育,难道他们的解决方案不该是让她们接受教育吗?可惜,这一点不出所料地遭到了男性知识分子的激烈反对。
评论:
女人不理性的说法也是建构出来的,女性们不要把这个当作自己的本质属性,同时自动接受男性更理性的说法。
这些都是一派胡言,是掌握权力的男性对女性的污名,现实中是可以看到大量反例的。
要正确理解理性这个词,有的时候男性所谓的理性,只是缺乏人类正常的情感,这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儿。
同时,不要轻视情感的力量,情感是构成丰富而美好的我们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