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计划执行的相当顺利,除了有两天忘记拍照上传,大部分时间都很从容地进行着,基本上没有出现支差了事、蒙混过关之类的厌烦情绪。这对我是不常有的。
现在,回过头儿翻看这些“散发着早餐味儿”的照片,依然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说实话,心里还略有那么一点点的小得意!
早餐通常是7点开始。
夏天昼长夜短,天亮的早。对面高楼的玻璃窗,像一面硕大的长方形镜子,把外面的晨光反射进厨房间。煮鸡蛋的水蒸汽飘散开来,在光的照射下颗粒分明。牛奶杯和白色的餐盘不小心碰撞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叮当”声。主食有时是切片面包,有时是肉馅包子,有时是自制三明治,有时是三鲜小云吞,总之连续两天吃同样主食的情况几乎没有。毕竟再好吃的东西,若是一成不变地吃下去,也会难以下咽。
早餐桌上,夫和子刚睡醒,懒洋洋一声不响地埋头吃饭。只有丁宝狗狗老大不情愿地在桌下团团转,吃不着,干着急。
把早餐做为第一个三十天行动计划有两个原因,首先一个是我喜欢做饭。喜欢的事情自然容易坚持下来。可能有人会说,既然喜欢就没必要执行三十天计划了。问题是,假若不从简单易行的开始,可能过个十天半月这个计划就会半途而废。不管怎么说,第一个计划都完不成,恐怕短期内很难再有勇气开始第二个三十天计划。毕竟成功的信心是靠一次次经验累积起来的。
另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这段时间我刚好在学习一些营养学方面的知识。倒也不是有多专业,只是无论多么丰富的知识假若只记在脑子里,不拿到实际生活中去应用,除了没有任何意义,早晚也会忘的一干二净。
好!接着说改变吧!
之前的早饭纯粹是为了吃饱。现在呢,当然还要吃好。换句冠冕堂皇的话说,饮食结构由沿袭旧法到后来的渐趋合理化和多样化。
例如北方传统的早点是馒头、包子、油条、鸡蛋配一大碗稀粥,佐以大头菜、酱瓜、腐乳之类的腌制小菜。这么多年吃下来,与其说是口味不如说是生活习惯。这样的一顿早饭,摄入的热量并不低。但是结构并不合理。明显的,碳水化合物比重太多,蛋白质含量太少。调整后的早餐里,保留了馒头、包子、鸡蛋等主食,用300ML的牛奶替代了稀粥,去掉了腌制类酱菜,配上新鲜的当季果蔬,还增加了少量坚果。这样一比较,后者更符合《2016年膳食指南》的核心建议。
对于这样的改变,夫和子都能欣然接受。特别是夫,在我手忙脚乱时,也会主动帮着摆放餐具,清洗水果。反倒是我,直到现在才开始喜欢上纯牛奶的味道。
三十天,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养成习惯也好,改变陋习也罢。至少,从打算开始的那天起,你就已经告别过去的随波逐流,重新夺回生活的控制权,觉知到生命的意义。
我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里的味道会慢慢消失,这篇短文连同照片也会被扔到一边儿,但这三十天的意义却会独自浮游出来,生根发芽在我的心里。
那么,接下来的三十天计划会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