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不经意间就会遭遇各种挑战、困难、逆境。面对生活的起伏和挫折,关键是如何应对和适应。
苏轼用他的生命华章告诉我们,即使身处逆境,也可以活出自在豁达,更能淬炼出永恒的灵魂!
随笔作家湘人彭二,在《人生如逆旅,幸好还有苏轼》一书中,从故乡、亲情、赏花、友情、谈吃、家风、品茶、生死,这8个方面展示了全民偶像苏轼的生命印记。
苏轼是四川眉山人,从踏入官场,就一路不断贬谪转场,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光,也没有回到故乡。
他也想要自由的生活,可是士大夫的抱负却使他不得不科举为官。率直的性格与官场格格不入,导致了一路被贬的悲剧。
被贬杭州,疏浚西湖,有了西湖十景之首的苏堤。
被贬黄州,组建“育儿会”,改变了当地溺婴陋俗。
被贬儋州,劝学、劝农、办学,带去了先进的文化。
在每一个他乡,他都深深扎根,用他的大爱赢得了百姓们的认可与尊敬,化为了一个个故乡。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国人一直以来都追求落叶归根,这也是一种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为什么呢?
故乡给了我们安宁和归属,苏轼告诉我们,不仅外部环境可以给到,自己内心的平静和富足,也可以给建起一座心灵家园。
在苏轼的童年,母亲教会他仁慈、坚持真理;父亲教会他言之有物,诚实写作;祖父教会他质朴、纯厚、真挚。这些从小培养的底层能力给了他迎难而上、旷达乐观的勇气。
和弟弟苏辙也一直关系亲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从家人那里得到了情感上的滋养和精神上的支持,这使他在人生的起伏中始终保持了内心的坚定和自信。
苏轼的成长向我们展示了家庭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家人的理解、鼓励和支持,对形塑个人性格、培养才华以及克服困难起着关键作用。
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和家人的关系和谐相生,才有精力去面对社会的挑战。好的家风带会给孩子一生的底气。
苏轼也曾追寻长生,但是却一直活在当下,一直是一个爱家人、爱朋友、爱百姓的人,是一个爱赏花、爱饮茶、爱美食的人。
即使历经坎坷,也坚韧前行,以大我之心践行理想抱负,以血肉之情感动有情众生,以永恒之魂指引后辈方向!
这本书可以帮你打开通往苏轼世界的大门,去品味这位流芳百世的文学家、书画家的逆旅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