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平凡的世界!

“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己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路遥



小时候,爸爸不允许我看小说,怕耽误学习。

但好像家长越不允许的事情,自己越有深深地渴望,而且越积越深。

直到高中,每当假期来临,就在学校食堂一侧的书店买本小说,然后在第一张空白页写下何时购书于何地和写到飞起的名字!

从此于空闲时刻,沉浸于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平凡的世界,不知为何自个儿买的第一本书就选择了它。

记得第一次爱不释手地拿着它回家,坐在院子里,狗儿伴在脚边,一口气就读了几十页,从此无法自拔。

爸爸喜欢读有意思的书,因为我,多了许多乐趣,当我回家也多了许多谈资。


因为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喜欢上了这种朴实、乡土、坚持理想而忧郁的文字,也许因为我是农民,喜欢这种充满乡土气息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故事中人物坚持理想不断追求的精神。

因为它的积极意义,成为班主任唯一推荐的书,而且上课看小说而不被惩罚。

那时候,我在为我提前看过平凡的世界而沾沾自喜!


这本书,这个故事,在我心目中的位置是无可替代的。尽管它不能完全符合所有人的口味,甚至文学性故事性不如陈忠实的白鹿原,那些年多少次幻想着自己能够将它的故事通过艺术性的画面表现出来,操监制的心,干导演的活。

17年的春天,知晓平凡的世界要播出的消息,每天数着日子在等待着。

感觉几年前就幻想的事情已经有人替我做了。

电视剧播出的第一集,忧郁的背景音乐,路遥的原声,低沉的独白,陕北的民谣,极强的代入感,感觉一下就沉入了那个年代那个荒原。

人物与自己的想象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别,但总体感觉达到了自己的大部分期待。



文质彬彬不甘农民追求自我理想的少平,

干劲十足不甘现状把握发展机会的少安,

坚持理想毫不退缩的晓霞,

忠于小家无私无怨的秀莲,

初始执念最终悔悟的润叶,

逆来顺受追求平安的孙玉厚,

钟情革命懒于劳动的孙玉亭,

心理优越习惯面子的田福堂,

一腔热血服务为民的田福军,

润生、兰香、金秀、少平奶、李向前……

一个个人物仿佛从书里走了出来。

作品里所传递出来的东西,有传统观念,有新时代思想,完美且正。


1家庭—分担


孙家是双水村里最穷的家庭,三辈人,属于外来户,势弱。奶奶受苦一辈子,却思想简单而满足;家主孙玉厚老实本分,少主见;其弟懒于农活,热衷于革命,少本事;少安聪明、踏实、肯干,少平思想独立,向往外面的世界,兰花累于家庭但包容自己的二流子男人满银的一切,兰花学习好尖子生。

对于那时的农民,吃饱饭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稀饭、稀汤、黑面膜才是家常便饭。听家里大爷爷说起,那个年代,经常吃一顿饿一顿,生活异常艰难。

少安十八岁在人事复杂的村子里当上生产队队长,顶起了孙家的大半天。心向大家庭,辛劳伴一生。凡事都先考虑大家庭,结婚选择了门当户对的秀莲,取得劳动所得的第一桶金时,面对秀莲对建新家的要求,依然坚持主见不分家,考虑大家庭的生活,决定烧砖窑改善大家生活。

改革开放终于影响到了农村,孙玉厚老汉看到了希望,又仿佛在梦中。眼看着大儿子生活的转变,早已习惯了黑面膜,面对少安带来的白面馍,不舍一点点面屑。这种反差让一起生活一起受苦的父子眼含热泪,喜悦尽在不言中。

女人是男人的家,男人是女人的娃。秀莲不顾贫穷、距离扑向这个男人,为自己的男人付出一切,男人于朝夕相处的日子里生爱。少安改变大家的烂包光景有这个女人一半的功劳。完美的家庭可不就是这样,男人为大家开拓,女人为小家辅助,相辅相成,相互理解,互相分担,生活就是幸福的。


向前爱润叶,润叶爱少安,这种不幸导致了无爱无性的婚姻。虽然过程是痛苦的,但当放下心中执念,懂得分担痛苦分担压力的时候,结果又向好的情况转变。现实生活中这注定是个悲剧。当你明白家庭不是一个人,不能只注重个体感受,打心底接受自己的家庭角色的时候,生活会比想象的要好。当向前变得残疾,润叶才懂得分担、责任,接受自己妻子的角色,生活才变得正常,反过来看又何苦来哉。


2理想—责任


学习学的多上学上的久了,人好像变得有一点孤傲。学生时代的少平喜欢读书,深受新时代思想的影响,不甘心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自己决心做的事情又无怨无悔。少平不甘心做个本本分分的农民,向往着外面的世界。因为可以看书学习,他高兴着小小窑洞里教书育人的工作。没有了自己想象的生活的空间,他渴望着走出去。

追求自己的理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之前,首先要考虑自己要担起的责任。有情感有思想的人,从来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朋友的真诚,对家人的责任,少平压抑自己的理想。因为家里的烂包光景,他帮助少安一起顶起家的重担;因为润生当兵,他帮助田福堂做农活。当少安把家的光景越过越好,当润生不再需要他帮衬时,少平这才为了自己的理想,出去找寻自己的世界。

成年人要为自己的每个决定负责,即使打碎了牙,也要默默的咽到肚子里。当在未来的某天,谈起那段难忘的经历,会郑重的笑笑,赞一声坚强。第一次揽活,背石头磨破后背,沉重的石头几乎要把他压到土地里去。即使外面的生活更苦、更累,他也有万千理由安慰自己,因为这是在他的世界里。大哥难以理解这种思想,在少安的眼里,弟弟少平的辛苦日子没有尽头。而这样的少平显得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理想这个词在这里显得异常沉重,因为自己的选择,外面的苦难只能和真正理解自己的人分享,而面对家庭的温暖和甜蜜,又禁不住无声哽咽。每次回家,担心时间久了就不舍的离开;看到家人的美好日子,又可以放心的离开。少平没有因为现实的眼光而没有衰老心灵,纵使变成了黑炭,毁了容,这样的人是多么有魅力。


3爱情—纯洁


晓霞是喜欢少平的,喜欢他的人格,追求,自强,不屈,开始是朋友的喜欢,后来有了男女情爱。晓霞古灵精怪,有男孩子的性情,考虑问题全面。她不在乎少平的出身,不在乎少平的学历,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学生时代,她顾忌少平的自尊和面子,为了帮助少平,故意在他那丢钱,故意提供一个“恰巧”的挣钱机会。他们是伟大的友谊,她理解少平,她的理解打开了少平的心扉,他们讨论诗和远方,而这也许就在晓霞的心里埋下了爱的种子。

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需要这种沟通探讨,不断持续的增加他人认识和自我认知。这个时代流行一眼式速食恋爱,这本身就少了许多浪漫,“恶性循环”。

少平在肮脏的工棚揽活,晓霞毫不嫌弃,体验少平生活的地方。少平在灰暗的煤场工作,晓霞深入工作场地去感受这个汉子的生活环境。在晓霞的笔尖,留下了深情的呼唤“我那黝黑的汉子”。晓霞是省高官之女,大学高材生,优秀记者,少安只是一个煤场工人,晓霞的爱情没有被现实粉粹,比过去更加深刻。

因为对纯洁爱情的向往,所以为这朵情花未开先败为难受。晓霞不顾危险,守作为一个记者之分,被洪水冲走了。田福军将女儿的那一本本日记交给了少平,它记载了对少平的心路历程,少平看着一行行描写自己的文字,泪如雨下。每当看到这个片段,那个称谓“我那黝黑的汉子”都忍不住眼泪打转。

有人说,晓霞之死保持了爱情的美好,因为地位环境迥异的两个人在成就婚姻后,纯洁爱情总会被现实改变。在我看来,少平是个平凡的人,但他有不平凡的人格,他的思想与晓霞是契合的,正因如此,他与晓霞走到了一起。抛开家庭因素,他们更可能会成就高品质的婚姻。

晓霞少平是灵魂的契合,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纯洁而美好。


平凡的人,平凡的世界,在自己的世界里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就是不平凡的。

平凡的世界里,愿人人坚持信念如少平,有个秀莲一样的媳妇,少安一样的丈夫,晓霞一样的恋人。


原创声明,本内容均为本人原创,转载需经本人同意,欢迎转载分享,请注明出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