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活在光鲜靓丽的外表下,有好的事业,有好的经济基础,是所有父母想给自己孩子营造的必要条件。谁不是呢?
小蘑今年四岁了。从怀孕的时候,我就已经将孩子出生后的打算想好了,
象某女明星一样出月子就重返职场,再不济怎么也得孩子出了六个月啊?
否则,要不然,我真的不能原谅我自己。
这样无休止地沉浸在孩子的吃喝拉撒久久不能自拔,我会讨厌我自己的。
孩子交给老人看,自己重返职场,不是天经地义的事么?
我妈是个特逗的人(我想我的幽默也源于她),
就在我宝宝六个月,我打算断奶甩娃的那几日,
火速去一家三甲医院开了证明——心脏曾心梗无法独自照看小孩。
这也是她第一次因为心脏去医院检查,以前不管谁劝都没用,不去不去就不去,我好着呢~~~~
这件事我居然还挺开心,一是让我妈知道注意健康了,二是让我有机会继续照顾小孩了,给她喂奶。咱不能做个渣妈。
感谢小蘑她姥的不带之恩(哈哈),成全我好妈妈的贤惠之名。否则我的事业要有多成功,真是不要太不好意思哦。
话说我们的邻居有五户人家,都是祖父母带孙辈。
只有小蘑是妈妈带。MG,我好孤立啊。
娃小的时候,我带她在楼下玩儿,在一群婆婆爷爷中间显得格外年轻(哈哈),也特招小朋友喜欢。
偶尔也会有妈妈们,一起聊聊孩子的成长。我为啥自己带?
因为爸爸本身工作忙,我不能再让她缺了妈!嗯!
我一点都不时尚,支持中国的传统教育,母亲言传身教,从小教她三字经千字文。
古人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不是三字经里说么“子不教,父之过”。言传身教是父母的责任,这个老师都代替不了。父母的缺失,自然孩子也不会习得好的人格。听我爸说,我奶奶年轻的时候除了带好四个孩子,还要忙于自己的工作,每天五点起床,很晚才睡。孩子在与母亲的生活中学会了做人处事。
孟母有“子不学、断机杼”的故事,这个我们小时候都学过,她教育孟子,学业若半途而废,就如织到一半的布匹,是不能为人所用的。丁玲的母亲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亲自教女儿读《古文观止》、《论语》、《孟子》。在母亲的影响下,丁玲从小博览群书,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基础。美国总统华盛顿,小时候不小心将他父亲喜爱的樱桃树砍了,他很诚实的告诉了父亲,父亲没有责骂他,说了一句:“孩子,我情愿损失100颗樱桃树也不愿意你说谎。”他的父亲教育他要诚实。
这些例子都是为人父母,所做的言传身教。所谓言传身教,首先你得在身边吧?
1
大多数的中国家庭,尤其是当今社会,努力工作赚钱养家打造成功人士的形象已经成了最普遍的鸡汤,人人都在喝。想拼搏一下是无可厚非,但我想,这样的父母,首先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不想和社会脱轨,为了不用天天沉浸在屎尿屁的杂响声中。给下一代创造好的条件便成了托词。
每个人在充当社会角色的时候多少都有点虚伪,把自己描述的优秀高尚讨喜伟大,并非就是撒谎扯淡,而是给私心找了个理由,能让自己安心过这种想当然的生活。
于是这些由老人养大的小孩儿,从本质上缺乏了和爸爸妈妈的感情交流,乃至形成了疏远的亲子关系。古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到”。说的就是童年是一个人极其重要的阶段,因为一个人的性格和人格,大多在这个阶段形成,这个时候如果缺乏家庭的爱的感召,那么成年后骨子里是没有爱的,长大了也没有形成健康的人格。这往小了说是个人的问题,说大了就是社会问题,因为这群人会成为社会的主流人群。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离婚,把孩子寄养在自己父母的老家,一个人在某大城市做某大企业的高级管理,年薪近百万,一年回老家一次。每次回家也不是陪小孩,而是去酒吧HIGH,去有情调的会所装逼格,去各种场合聚会,发朋友圈。一到了六一儿童节,女儿过生日等重大节日,就赶紧隔空发个朋友圈,看,女儿,老爸爱你哦?你爱个屁哦,你爱你自己吧?
还有。
我家宝贝同学的妈妈,是个高管,凡是家长该出席的时间都不见她踪影,他们家两个保姆轮流带她宝宝。现在她宝宝经常感冒,每次都要请长假,大概咳了半年了,总也好不了。这样的妈也是心大,甭说形成健康的人格了,连基本的健康都保证不了。
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现在还小,无所谓,我现在努力赚钱,有了经济基础,将来孩子想学啥学啥,想出国出国,想怎样怎样。可是,你赚那钱后面有再多的0前面也没有一个1,妄想啊~
我就是因为孩子才做起了兼职。每次宝宝跑过来鼓着小脸说,妈妈,我想你陪我玩儿~,我一下就心软了,我甚至把每次给她教了啥,干了啥记录在微博,现在看着她健康快乐就好开心。
2
6岁以前是孩子的成长关键期
0~1.5岁:
孩子主要解决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孩子从中获得自我力量,形成“希望(即向上的力量)”的品质。
1.5~3岁:
孩子主要解决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孩子从中获得自主感以及自我控制的能力,形成意志品质。
3~6岁:
主要解决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孩子从中获得创造力和责任感,形成“目标感”和主动性的品质。
这些品质从何而来,跟父母教育和引导密不可分。
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父母要在成长关键期给与孩子更多的陪伴和关怀。对于父母来说,只要不是把陪伴想象的那么难,多注意日常生活小细节,就可以做到高价值的陪伴。
妈妈是传统意义上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母亲在生活上的言传身教,在人格上的悉心栽培,将左右孩子的成长轨迹。
爸爸的作用有人说更加重要,父亲意味着力量和尊重。
对于家庭来讲,父亲是孩子通往世界的一扇窗口,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是母亲所不能替代的。
孩子只有一个童年,多陪陪他们,在他们还不怎么大的时候,过了这村可真没这店儿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