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9
今天傍晚的红云。一路开车欣赏美丽天空,一边听收音机连续不断的圣诞歌曲,情不自禁会跟着节拍哼起来。记起三十多年前圣诞,那时上海人不过圣诞节,听朋友说徐汇教堂重新开放,便约了圣诞夜一起去听教堂钟声。隆重的穿着兴奋的等待,结果朋友没来,父母不允我深夜独自外出。来美国后,被唱诗班的歌声打动,一度着迷学唱,还录了音带寄回上海家中。曾带着惶恐走进过三个不同的教会,却没有一个能让我想去第二次。不是人家不友好,教会的人都是非常热情,但就不是我欣赏的氛围,从天堂的想像中跌落下来。
这两天读书读到关于"信仰"一节。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沉重得让人夜不能寐。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信仰,好像信着什么,却并不明晰。若是说"信则有,不信则无",这句话本身不也代表了一种信仰吗?说起来,跟佛教的缘分还更近一些的。自小就有一个奇怪的烙印,不能闻荤腥而食素,祖母说我和尚投胎。后有智者发现原来我的前世是个花和尚,所以才投了女人身,并以吃素惩戒。我想我心中是蛮亲近佛的,于是菩萨稍许放宽了我的食谱。然又有人规劝道,佛缘来之不易,还应继续保持净素。可本来自然而然的心境,变成清规戒律多没意思。
读克老师的书之前,完全没想到他是反对信仰的。
"我们真的需要信仰吗?如果真的需要,理由是什么?眼前存在的山河,大地及阳光是不需要我们去信仰的,和太阳吵架这件事也不需要信仰。我们更不需要去相信人生是充满痛苦和无尽野心的,因为这就是事实。"他的意思是说,事实是不需要去相信的,让自己去相信的东西一定是某种虚构的幻想?
"每一种教派,每一种信仰都有一连串的仪式,这种强制性的仪式只会让人变得盲目和对立。"教会这件事也是我一直不懂的。信仰为什么要变成势力,宗教为什么要变成政治,造成人与人的界分和冲突?可能一开始人只是困惑,需要一个信仰来坚定自己,现成的教义成了最好的庇护,让人觉得自己找到了真知。之后就是抱团,这样就更强大了。
"藏身于信仰和道德教条背后的自我,会借这些东西来膨胀自己,壮大自己。我们总以为信仰某个东西就是一种精神修为," 结果是,"信仰越是强烈,我们就越武断。"这才是最可悲的,自以为找到神明,却落入教条迷障之中,失去了发现和寻求真相的能力。好像你看到了美丽的红云,其实红色只是我们肉眼能看见的光波,其它的被大气层过滤掉了。
耶稣和释迦牟尼,都是令人崇敬的圣人,都是想解救人类的悲苦,可惜凡人终究是凡人,信了或不信,都在迷失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