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创建水库人
美丽乡村!雨后乡间大地,清新空气与野花香气交织缠绵,让人沉醉不已。鸟语花香中,心灵得以净化。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小溪潺潺流淌在乡村田野间,欢快的旋律谱写着大自然的乐章。 清晨露珠微光闪烁,朝阳初升暖意融融;梯田如彩楼般绚丽多姿;庄稼摇曳生姿,笑迎年年大丰收。
但是不忘灌概良田水源,是淡溪水库长流水!生活上都有自来水,也是淡溪水库长流水!吃水不忘挖井人!创建淡溪水库,吃水不忘创建水库人!

清晨,淡溪水库迷雾腾腾,整个水库沉浸在大雾里。太阳出来了,一束束金光像利箭一样驱散开浓雾,照射到水面上,此时的水面金光闪闪。中午,水面风平浪静,波光粼粼。水清得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在扩宽高大雄伟的大坝上,看看平静的水面上,一群群快乐的小鱼在阳光的照射下,露出了水面。它们吐出的泡泡像无数颗银色的珍珠。小鱼们有大有小,成群结队的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

水库因为四周环山,景刚山脉林岙村,青岩坑,潭头等村,以致这里的空气十分清新,负氧离子含量丰富,吸上一大口,令人回味无穷。水库里的植物更是形态万千,高山上的草木,倒影水面,千奇百怪,鲜红的夕阳挥洒着刺眼的光辉,水面映衬了粼粼的波光,当金黄的水涛翻滚时,我们由衷的感叹大自然的馈赠。
淡溪水库美极了!成为风景游览的好地方!淡溪水库,给乐清县虹桥区,镇,人民,带来辉煌的成绩;水库雄姿屹然,实力为"拦洪蓄水和调节水流的水利工程的建筑物,可以利用来灌溉、发电、防洪和养鱼。
水库编入社会才接触到“水利”这个词。一直以为水利工作就是要抓好农业灌溉和防汛排涝作用,后来才知道,农村农民安全饮水也是水利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
淡溪水库下面是虹桥乡镇,住着居民十几万人口。生活饮食,用水,都是‘虹桥长河’的水。虹桥河的上游就是淡溪水库。所以‘淡溪水库’是农村饮水安全供水网络。
吃水不忘感恩修建水库的人,活着不忘毛泽东时代大跃进精神。
人人都可以知道淡溪水库是怎样修建起来的,了解什么是淡溪水库精神。
古人说;吃水不忘挖井人!现在我们吃的是水库的水,怎么能忘记创建淡溪水库的创建人呢?当然;兴建淡溪水库六十年来,是我们开拓创新跨越发展的伟大成果,也是我们再次腾飞永续辉煌的光荣征程。我们永远不会忘记,1958年风雨征程,牵动着在乐清县虹桥乡镇的人民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几代水库人“魂系滹沱,情牵水库”,“鏖战淡溪筑大坝,开山凿洞建闸涵,艰苦创大业,丹心铸辉煌”。

忆当初人民公社化,大跃进,虹桥区镇,全民出工,男女老少,虹中勤工俭学学生全出勤上阵;修建水库的人很多,成千论万,每天都有四 五千人之多出勤。大部分是农村公社青壮年,从十七八岁到四十多岁不等奋不顾身,手挖,锄掘,肩挑,平车、镐、铲和锹。人工肩挑沙石,背黄泥,水潭清基打底,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垫筑大坝!酷暑昼夜奋战,愚公移山,意志非凡!。
勤工俭学的学生由区水库指挥部组织宣传队,插入各公社参加劳动,做鼓动队,发小红旗,发竹签,戴红帽子等选立先进标兵,推动‘大跃进精神’。民工们在工地上,先进的担黄泥或沙石子一担,发一条竹签。一肩挑二担,就是‘小簸箕’叠起来担,算积极的发小红旗一枚。有几天戴红帽子,一人一肩叠挑四担.五担的戴上红帽子!是‘擂台主’,也是‘先进标兵者’。真威风啊!鼓动了全工地民工,摇旗呐喊助威!好!好!同时全工地民工都发挥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精神,大坝上红旗招展,人声鼎沸,热火朝天!
虹中学生的‘勤工俭学’,也为水库出了不少汗水!
几多万民工,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冒严寒、战酷暑、披星戴月、手推肩挑、挖土筑坝、开山凿洞以兴利,建闸泄洪以保安,以勤劳的双手和冲天的干劲,谱写了一篇战天斗地、无私奉献的艰苦创业史,水库建设速度加快了,完成了。
万众饮水思源,全市依靠淡溪水。水库啊,造福人间!
忆当时,历年来,虹桥区镇人吃水是靠‘虹桥长河’,都是用‘水桶’,‘河泥桶’担水,倒放在水缸里,放些明矾,吃用一天,每天早上都要去挑水。过去虹桥河两岸没有护栏,都有好多‘河埠头’。每隔10米或50米一个,大店面或大路口也各一个。总是很多的河埠头!人们都到河埠头担水,妇女们都到河埠头洗衣服,洗被单。河水很不干净,很不卫生啊!1968年夏天大旱,虹桥河没有水了,人们就到‘高桥’,‘孝顺桥潭’担水。每家每户用‘水桶’去担水。一次来回要走六七里路,累不累啊!心里知道!有的用小板车拖水,也有推送卖水人,一担水卖一角钱!大旱半年多啊!真是困难极端了!
生活用水问题一直到1987年 ,虹桥镇自来水厂建立,开始供应水后,才解决吃水问题。自来水的水来源也是淡溪水库。
淡溪水库自1958年建库至今,已整整65年了。这65年多了,是新老一代水库建设管理者艰苦奋斗、开创基业、团结拼搏的65多年,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和先进模范人物,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也是改革发展、规范管理、是兴水富民、造福万家、业绩辉煌的65年。
夙愿终于实现,功绩永垂史册。我们想必一定会为自己当年所作的贡献感到骄傲与自豪。我们只有加倍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才能对得起这些‘民工前辈’。 我们世世代代吃水不忘记‘淡溪水库人’。
第二篇
建淡溪水库,有我一滴汗水
作者 倪金
1958年,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鼓舞下,全国“大跃进”,以 “愚公移山,改造山河”精神,乐清掀起兴修水利的热潮。9月,淡溪水库与本县十来个水库同时上马,热火朝天。开工那天,场面壮观,人山人海,从虹桥、芙蓉地区抽调民工参加典礼,民工军事化管理,团营连排班建制,一块块方阵整齐威武雄伟,凝魂聚气、成风化人。
我当是虹桥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学校勤工俭学,组织我们参加了淡溪水库义务劳动。因学生年龄在十五六岁左右,工地没有安排重体力劳动,只能给挑担的民工揪揪黄土装装筐、打打木夯,给拉板车的民工推推车助助力,或给劳动竞赛的民工喝喝采鼓鼓劲,用土喇叭播报好人好事,在工地各场所都响着我们学生稚嫩的歌声和呼声,工地领导称我们是一支活力四射的宣传队。因工地难以解决住宿和吃饭,我们每天早晨从虹桥镇出发,中午自带饭菜,喝点开水,收工后走回虹中。

一个多月来,我们与数千民工一起劳动,亲自目睹工地气壮山河的热烈场面,广大干部、群众始终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战天斗地,苦干加巧干,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和先进模范人物,有的甚至为水库建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淡溪水库劳动虽短,却给我们难忘的记忆,获益匪浅,感慨良多,一生受用。

淡溪水库开建困难累累,条件有限,民工睡觉就在工地上,搭起帐篷,铺上草垫,几十个人挤在一个帐篷里,人挤人。淡溪公社附近村庄(大队)的民工,早上出勤,晚上回家,天天来回跑,自己带中餐。
帳篷、草棚夏天像蒸笼一般,苦煞人,还饱受蚊虫叮咬,让人难以入睡;冬天没有取暖设施,洗漱的水常刺骨寒,遇到大风天,人们一觉醒来,脸上都是尘土。吃饭都是公社提供的大锅饭,有米饭、稀饭、红薯汤、马铃薯,粮食不够甚至啃着糠饼,喝着白开水,忍饥挨饿,为水库的建设,一复一日作艰苦的原始劳作。在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条件下,大家用的都是最简单的工具——板车、镐、锹、锄头、扁担,创造“人定胜天”的奇迹。冬天清坝基,天气冷,严寒结冰,坝脚积水,民工必须下水清基,搬出沙石。此时此刻多少志愿者奋不顾身地跳下水,民工们一批又一批轮流作业,日以继夜,终算完成清基任务。民工倪岩进凭着对事业的责任心和聪明才智,进行技术革新,创造了卷扬机,卷扬机把山上的黄泥士,像金色的瀑布流入埧上,提高工效数十倍。有快板诗赞美他:
水库标兵倪岩进,
苦干巧干好精绅。
创造自动卷扬机,
提高工效百培增。
建淡溪水库,有我一滴汗水!
淡溪公社和群对修建水库尽了最大努力,附近大队群众腾出房屋供外地民工住宿,自己一家挤在一起毫无惋言。水库移民舍小家为大家,惜别故土,他乡安家,为水库工程顺利实施开了好头。体现了淡溪人民无私支援、积极奉献、改变山河面貌的好风尚。
淡溪水库,给虹桥区域人民带来了福音,拦洪蓄水和调节水流,防洪抗旱,形成涝可排、旱可灌的完整水利网络,虹桥平原8万亩水田告别靠天的命运。水库为今后日供水10万方自来水打好基础。真是治水为民,造福万家。
淡溪水库其所发源地上游,源于永乐交界的岩上唱,名叫溪港。溪港过去又名“菜篮溪”。“菜篮溪”不能蓄水,有雨则涝,无雨则旱。虹桥平原,经常受殃。夏秋旱涝,常常河底作路,台风袭击,经常水没谷仓。水灾濒临,农民叫苦连天。俗话道:“观音佛母神力大,菜篮担水上西天”,要使菜篮能打水,得由观音菩萨“显灵”。不信神灵,人民就是当代观音,什么人间奇迹都会发生。

当时虹桥中学四五百名学生,各地方的民工 都参加过水库建设,现在都是近80,90岁的人了。当时的民工建设者大部分已离世了,存世者也年高,但他们的功迹千秋不杇,永远辉煌!我们应该纪念他们,为他们高歌、立传。这65多年弹指一挥间,今日水库雄伟矗立着,如果他们看到今天漂亮的水库全貌会怎样?想必一定会为自己当年所作的贡献感到骄傲与自豪。我们后来人只有加倍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才能对得起这些前辈!
洪水百年一遇。水库大坝,通过三次大修,水库日臻完善,泽润后人。
现在淡溪水库效益日益显著,灌溉、防洪、供水已被人民所歌颂,同时也成为一处风景,成为旅游区了、节假日游人纷至沓来,我也多次重游,感慨万端,当年自己为淡溪水库建设流了一滴汗水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