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昨夜文:
我居江南(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为江南)年头并不多,当年弱冠读书,寄居南园七舍,而我的铺位正靠南窗,每至此季,听雨而眠便成了一件美事。
江南的梅雨一般不大,细细斜斜,静谧温润,此时,路灯昏黄,车笛已熄,人们卸下白日的疲惫,拥薄衾而眠。
与北方状如豆粒,砸向地面,扬起阵阵泥土味道的雷雨不同。南方的梅雨,随风潜入夜,常常雨下一整晚。
临窗听雨,让人浮想联翩。或忽感李后主“帘外雨潺潺”的悲戚,或忽觉“无边丝雨细如愁”的真实,或忽生“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惆怅,或忽念“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巨变。总之,雨声像耳边喃喃的呓语,让我们在历史的光影之中四处流连。我们附佛突然走进了杜工部漏雨的茅屋,又或是突然踏上苏东坡穿林打叶的泥途。
临窗听雨,又助长情思。历来文人多善愁,十之八九为情肠。
不知几更许,雨淋入了梦中,于是我幻身江南入京赶考的举子,过咸阳道,寻意中人;或是在樱花飞雪,红雨作浪的清水寺里,祈毕起身,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