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街上,看到一家装修非常高档的餐厅霓虹闪烁,大型的LED广告屏幕正滚动播放着招聘员工的信息。
跟我一起的小蔡说,刘哥,你看这家店生意多好啊!每天都在招人。
我说,他每天都在招聘,说明他的生意不好。
小蔡非常不理解。问,为什么呢?看上去很需要人啊。
我说,这样的餐厅,如果是生意好的话,那员工的工资就会很高。在这个行业里大家信息都是互通的,如果员工的工资很高,根本就不需要整天招聘了。
经常招聘说明员工的流动性非常大。
换句话说,员工的流动性大,说明他家的福利、工资待遇都不行,否则员工在他这里打都打不走。
如果一家店的工人,老板一天打他三鞭子,但是每天给他一万块钱,我估计排队应聘的人能排满整条大街。
反过来,老板一天跟他说50句好话,一个月只给他一千块钱,肯定也没有什么人来。
底层员工衡量自己工作好不好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一个月到手多少钱。在这之前千万不要跟他们谈梦想,他们没有梦想,他们的梦想就是多挣钱。
这也是大部分人的梦想,比较现实。
所以天天招聘的店铺,从根上说就是没有给员工足够的工资,延展开来说就是生意不行。
小蔡对我的分析感到非常惊讶,颠覆了他的认知。以前他觉着每天都在不停招聘的企业一定是好企业,现在看来是错了。
我对小蔡说,也不全是这样。
要看企业。
如果企业规模很大,比如世界五百强,每天招聘肯定是对的。但是刚刚咱俩看到的都是作坊式的,这种小的门店天天招人,却留不住人,肯定是生意不行。
他有点明白我的意思了。
小蔡是个85后,这么多年了一直走在创业的路上。人非常努力,但是干什么赔什么。
开过超市,弄过按摩院,经营过连锁餐厅,都没有成功。用他的话说,总是慢了半拍,因为这些都是曾经赚钱的行业,但是到了他的手里,就不赚钱了。
不赚钱的根源是什么?
脱光了来看,就是商业模式不适合环境了,这个算是硬伤。
商业模式需要时间和空间双重纬度的加持才能成功。也就是说,从时间的纬度讲,一个模式十多年之前可以横扫中国,但是换到今天就不一定合适;同样的问题还受空间纬度的制约,一个在大城市可以成功的经营模式,换到三线六线小城市可能就活不下来。
但是大部分创业者,并没有吃透这一点。
小蔡更是。
他最近又迷上了网络游戏装备。据说现在这个行业是个很大的风口,有人弄装备,一年好几百万地赚。他跟我解释了半天盈利模式,我也没有听明白。
感觉不是很靠谱。
但是这些话,说了他也不会听,就跟追女孩子一样,都有情结,不撞南墙不回头。
这样的人不止小蔡一个。
我老家的小区门口有两排门面房,我每次回来都会发现,所有的店铺业态几乎要换掉三分之一。
创业模式层出不穷。
真正赚钱的却没有几个,大部分就是为了满足一个创业梦。开两年店,把家里的积蓄全部花完,然后走人,踏实地回去上班了。
人在没有钱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创业也不想。
最怕的就是,一家三代上班族,积累了百八十万放在手里,就感觉那个钱必须拿去投点资。至于投什么不重要,反正就是想投。
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现在是一个消费降级的时代,整个世界经济都在下滑。各种原材料成本在大幅度升高,物价和人工成本都在上涨。
用传统的模式去赚钱,非常难。
用创新的模式赚钱,更难。
那很多人就问了,刘哥,你这样讲的话,是不是我们都不能去创业了?不创业社会怎么发展?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要弄明白创业的目的。
创业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盈利。
很多人讲,我创业不求盈利,练练兵也可以。这个我不去辩论,但首先你要有练兵的本钱。如果练兵的钱是你的全部积蓄,或者是你借来的高利贷,那我建议你,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在小城市创业更不容易。
每次回来,我小姨总给我买很多好吃的,不是水果就是肉类制品。
一般第一句话就是,这家店是新开的,东西很不错。
在这个小城市里,每新开一家店,后边就会倒闭一家店,新店的希望跟老店的失望是一个平衡的社会商业生态。
无论业态多么好,创业最终的命运只有一个,就是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