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练感悟—观察员
来访主题:夫妻互动模式探讨
这个话题自己之前做咨询师的时候也遇到过,感觉做得不是很理想,在那个当下没有什么思路,也没有探讨出来一小步的行动,今天有幸再次看了L老师的咨询,收获如下。
1、语言上的软化和烟火气,让来访者感觉很舒服、温暖,在这样一个安全、放松的氛围里,来访者才有了更多敞开和表达。“可以这样理解吗?”、“冒昧的问一下”、“我有一个发现,不确定”、“我想邀请做一个总结”。这样的语言模式,体现的是对来访者的尊重,给了来访者修改咨询师话语的空间,而非仅仅是咨询师的主观臆断。
女孩的心思你别猜,你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这句歌词的引用,恰到好处。”守着金饭碗在要饭”,也特别符合当下的状况。咨询师在语言运用上的能力让我印象深刻,既能直击要害,又不让人有丝毫被质疑、否定的感觉。
2、咨询的脉络:目标架构和奇迹架构。多次和来访者澄清,你想要的是啥呢?当来访者提到自己不想怎么样的时候,把负向转为正向想要的。资源架构,挖掘来访者和老公优秀的一面,进而让来访者对自己和老公有更多的看见,我想这也是一个赋能的过程。假设架构,当做到这些了,会有什么不一样?这也会给来访者带来更多改变的动力。当来访者缺动力时,或许让他看到远景实现后的样子,有助于提升动力。
3、当来访者不能回答出咨询师的问题时,或许是走得快了。以往我可能就继续往前走了,这会让来访者感觉没有被看见、忽视。L老师很敏锐的扑捉到了,说我们再慢一点,然后再次回到事件中去具体化澄清、好奇,弄清楚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当我们知道自己想要的了,才能有的放矢。在细节上的一些具体话探讨,可以让来访者更加清晰是怎样的认知、感受让自己当下有那样的行为模式,进而知道下一次如何做才会让事情朝向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
4、对于支持性咨询要有些教育的成分。男人的大脑解构和女人不同,女人是相对比较情绪化,容易受情绪的影响、控制。而男人大多时候很难猜透女人的心思,需要更加清晰、明确的指令,告诉他们怎么做。所以女性如果一开始能更加清晰、明确的表达出内心需求,而非让男性来猜,或许会减少很多内耗。在一段时间这样的磨合后,或许有一天才能成为女人希望的样子。
女性在两性关系上的认知误区:你应该懂我,你不懂我就是不爱我。
5、仅仅通过询问年龄就看到来访者的一些行为模式,体现了咨询师高度的敏锐度。
6、妈妈的情绪会影响到整个家庭的气氛,当自己有情绪时,先自己处理情绪,暂时不面对家人。
7、如果是两个小时的咨询,接下来会做一个小步推演。当我们这样做了后,对方是什么反应,或许有几种情况,先演练一下如何应对,这样来访者回到实际中时,也会提前有些心理准备。如果是下一次的咨询,会先问问咨询前的改变,以及如何有这些变化。
整个过程我的感觉都是水到渠成,而非刻意为之,但是该谈得都谈到了,既有贴近,又有引领,还有教育,加上语言上独特魅力,让人既感觉舒服,又有收获。
《建构解决之道》-自序部分
这部分作者介绍了本书诞生的脉络,提到阅读、整理与思辨对作者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也简要概括了每章的内容。是一本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用性的好书,更是作者多年学习、实践的智慧结晶。书中提到学习SFBT以及其他咨询取向是一个辛苦经营、无法速成、需形塑自我风格的专业发展历程。这让我想到刘老师说的,放下功利心,成功没有秘诀,就是把同一批的人熬死了。将来是否会走向专业之路,我其实也不是确定,但是学习成长是自己的,机会也总是会留给有准备的,先走着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