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夜的狂风暴雨,整个世界都变得那么清新明丽。
七点的早晨,舒适的温度,加上清凉的风迎面扑来,这种清爽的感觉会使你心情愉悦一整天。于是,我用身体去触摸那和煦清凉的风,感受着这份美好!
记得在《当下的力量》这本书中所说:当你将自己的注意力拉回当下,认真的用你的味觉、触觉或听觉去关注当下时,你收获的将是一份平和与喜悦。
于是我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当下,用心感受着这份馈赠!
走在路上,看着行动的人群,高耸的居民楼,嫩绿的小草和随风舞动的树叶……。目光在这些景物之间自由切换。
最终,目光停留在了随风飘摇的树叶上。
“啊,这不就是风吗?我好像看到风了?”我真的看到风了吗?于是我将目光移向空旷的地方,却连风的影子都没看到。原来有些事物要靠其他的事物来呈现自己!
大自然还真是神奇,有些东西,我们看不到,却可以通过其他事物的现象来感知。这种方法用到物理实验中,我们称之为转换发。
比如,看到树叶随风飘动,我们感知了风的存在;看到铁钉被磁铁吸引,我们了解了磁铁周围磁场的存在;看到电灯发光,我们意识到了电流……
这不就是我们在学校里接受的一个概念:‘透过现象看本质’吗?
这不禁使我想起我们在学校或者培训班里接受知识的流程:大多数老师是先讲一个概念,然后对其做出解释,最后在列举出我们生活中的几个相关的事例。然而,当你看到墙上爱因斯坦那一头炸开的银发,不禁感慨:说好的发散思维呢?
或许这就是我们很多人学不好的、学不扎实的根本原因。这种教学方法,使我们的大脑里永远只是停留着这个概念和几个干巴巴的事例。而当我们再次看到某种事物以同种方式出现时,我们的大脑就会根据以往的经验自动生成因果,告诉我们:它就应该以这种方式出现,原因就是我们没有见过这种事物以其他的方式出现过。大脑中没有留存过其他的出现方式,其他的出现方式就被我们的大脑自动定义为不正常的现象。一旦这种事物以不同的方式出现了,我们的大脑就会给我们一个反常的反馈信号,我们就会感到焦虑和无所适从。
这也许就是我们的先人在面对日食、月食这些极少出现的正常现象时表现出如此惊慌与不安的内在原因。这种在他们的世界观里极少出现的现象被大脑自动加工成“反常”现象,而大脑会对这种“反常”现象感到无比的焦虑,好像整个世界都乱了套!
那为什么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知道了“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概念,却依然没有获得这种能力呢?
这或许与我们人类几千年的演化有关。人类在演化的过程中,对知识的获取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机制,或者说一种固定的模式:在所观察到的众多现象中不断的归纳、思考、总结,再抽象为知识。比如通过观察日月星象与四季轮回之现象,古人发现了二十四节气并将其以知识的方式呈现给后人。
而这种“现象——本质”或许才符合我们了解事物的正确打开方式。教学上的先提出观点(本质),再去生活中找案例(现象)。这种“本质——现象”的教学流程与我们大脑接受知识的机制不一致,所以就导致在大脑中只停留相关概念和几个干巴巴的事例。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我们“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些道理一直停留在我们的大脑中,整天睡大觉,却不曾被大脑用来好好的指导实践。
当你开始思考这个世界时,你将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很多事物的频繁出现,并没有那么多的理所当然。它们的背后一定会有一系列的因素导致。看到一些现象,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这些问题一定会刺激我们的大脑,开启我们的思考。事物的本质就会浮出水面。我们的面前将会呈现出一个更加清晰的世界!
你真的看到风了吗?
当你看到一棵树上的树叶不停地摇摆时,你的第一反应:哦,起风了!而你的目光所触及到的其他树叶却纹丝不动。不安之心油然而生:风在哪呢?
而当你目光下移,不禁释然一笑,原来有一帮顽皮的孩童在拼命地摇树。相同的现象并非同种本质所致。
我们想问题总是不自觉的先入为主,而现实总能及时的为我们奉上一记响亮的耳光。我们也不禁感慨:啊,多么痛的领悟!
在《魔鬼经济学》里有这样一个事例:在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前,犯罪现象比较猖獗。专家根据逐年攀升的失业率与犯罪率预测: 高速攀升的犯罪率将致美国于万劫不复的境地,美国将会失去她的未来!
讽刺的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失业率下降了2%,非暴力犯罪更是下降了40%。而当初认为犯罪将致美国于万劫不复的那些专家们又站出来说话了,他们认为:“扩充了警察队伍、加强了治安策略、加大刑罚甚至死刑力度等原因”是导致犯罪率骤降的深层次原因。
这些专家总能够切合适宜的做到自以为是,在事情发生后,去寻找哪些原因会导致这种结果,然后想当然的将这些原因归结为导致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
然而本书作者史蒂芬 . 列维特博士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统计与分析及另辟蹊径的调查研究。最终提出:那些专家提出的措施对犯罪率的影响微乎其微。而真正导致犯罪率骤降的根本原因是:堕胎的合法化。
由于堕胎的合法化,这些潜在的罪犯根本就没有出生。这本书启示我们要细心观察我们面对的生活琐事和一些社会现象,通过深入的分析与思考,去揭示隐藏在事物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其实想一想,我们绝大多数的人不都是这样吗?总是在事情发生后才感觉豁然开朗。而这种豁然开朗也只是自以为是的豁然开朗。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永远做不到先知先觉,却总是在事情发生之后,做到自以为是的后知后觉!
这些都源自于我们狭隘的世界观和粗浅的认知。而我们的认知是可以通过读书、思考及与思想深刻的人的相处交流来升级的。
英国大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就曾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为了促使自己不断地成长,我们有必要优化自己所处的环境。将自己置身于优质书籍和拥有深层次思想的朋友之中。培养一系列良好的习惯。这样我们才会不断的汲取营养,完成自下而上的成长!
愿我们每天都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