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停滞的学习成绩
你给孩子报了很多辅导班,把孩子都逼哭了,成绩还是没有起色?
但各位家长先别急,我想告诉屏幕前的父母,这是一个好消息!
学习高原期
学习高原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瓶颈期,是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这么一个阶段,即便学习成绩到了一定程度,继续提高的速度也会减慢,有些孩子的成绩甚至长时间停滞不前。
高原期是学习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四个阶段之一,而学习四阶段,一般分为开始阶段、迅速提高阶段、学习高原期、克服高原阶段。
为什么说这是好消息,是因为学习高原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抵达的。
在学习过程中,开始阶段也是缓慢起步期:大多数人都在这之前 「死」掉了;
迅速提高阶段:少数人无法忍受增速放缓,被挡在进入学习高原期之前;
学习高原期:极少数人经历磨难到达高原。他们笑傲江湖,也知道凌晨四点钟的洛杉矶是什么样子的。
02
学习高原期的出现
学习高原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学习难度增加,学习加深,先前习得的知识和能力无法满足甚至无法应付新的学习内容,进步明显变小,原有的知识基础不够用的情况;
二、已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不断被重复,形成了“思维定势”,对自己的弱点、难点问题却没有得到改进,很难找到提升的突破口;
三、学习方式枯燥,学法单一;
四、意志力薄弱,信心不足。开始学习时,懂了一些就沾沾自喜,一遇到学习内容加深,就灰心丧气;
五、兴趣低落,学习内容反复,学习范围广、容量大、时间长,缺乏新意,形式单调、枯燥,容易产生身心疲惫。
03
突破方法
想要在学习上突破瓶颈,需要家长帮助孩子重建新的学习方法,或引导孩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孩子平稳度过学习高原期。
(一)搭建思维框架
制作思维导图捋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每个知识点之间都是有逻辑关系的,捋清楚逻辑关系,即使忘记,也能通过推导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推导出来。
建构知识框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记忆。大前提就是能记住这些知识点,只有各个部分的关系捋清楚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记忆才会更好更快。
建构知识框架的过程明晰重难点。框架中除了展示逻辑关系之外,不重要的点,基本不会再花篇幅去展示,所以根据框架图也可以知道整个部分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建构框架中补充必要的知识点。比如各大版本的书籍中,有些版本的教材上是没有写齐知识点的,那些知识点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考点,老师在课堂上补充后,自己在构建思维框架的过程中,就可以融入进去。
画框架图的很重要的误区。就是根据书或者教辅的目录和小标题去画框架图,这是很不合适的,这样做只相当于把标题誊写一遍,而不是搭建框架,里面没有逻辑性、没有重难点,也没有必要补充,也不会让你背起来更省力。
思维导图的重点不在「全」,而是在「导」上。
孩子们建立知识框架时,不要抄标题来建立框架,要听课!要听课!!要听课!!讲课的老师熟悉教材,能把所有的知识整合起来,能够合并、缩减,这种能力不是一天两天、三年两年能练出来的,需要强大的知识储备和整合能力。
(二)会刷题
拥有属于自己的题库:题海战术,做题的时候,一定要选出对自己有价值的、合适的题目,那些一看就会的题目直接略过,不要耽误时间。找出自己最薄弱的题目,反复地做,举一反三的做,直到滚瓜烂熟,形成肌肉记忆。
在这过程中,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错题本
分专题、分类型的做题:所有考试的题型都是固定的,万变不离其宗,平时分题型、做专题,能有效的积累同类型的解题思路和经验,帮助你汇总知识点。
(三)基础是关键
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孩子就能拿下80%的分数,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顺序应该是:先大体过一遍,能记住多少就记住多少→简单且重要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不常考的难点。
基础不牢寸步难行,那么在高原期停滞不前,引导孩子回顾基础准不会出错,所以牢抓基础是关键,那些重点难点的知识可以在解决完基础知识以后再腾出手来解决。
“高原反应”是下一个飞跃的前奏,大可不必惊慌,掌握这三个学习方法让孩子平稳度过,只要能在高原期适当调整,持之以恒地坚持,忍受住黎明前的黑暗,便会“拨开云雾见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