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的候机室,人们还在耐心地等待着。
赵雷的民谣在候机室里回荡着,为这漫长的等待增添了些许情怀与浪漫的氛围。
这是赶往京城的最后一班飞机,原本9点半起飞,因为航空管制和北京那边的跑到维修延误了4个小时。
这不是他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了,不过早已习以为常。参加工作几年以来,他习惯了这种节奏,虽然奔波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但他宁愿把这些咽下去,毕竟为自己认可的价值观、团队和事业去努力,再苦再累也不值一提。
他清楚地记得,某一年3月19日晚上,为了修改第二天一个重要项目答辩的PPT,他硬是眼缝也没合。第二天意料中的大获全胜,几年后项目发展有口皆碑,可是只有他清楚这一晚。还是这个项目,同事们有的生孩子有的回老家先走了,他坚持到了最后一天,制作完材料的那一刻,印刷厂也同步关门了,这是印刷厂在过年前接的最后一个单子。
他清楚地记得,某一年的冬天,为了另外一个项目,他和同事一起再另外一个部门讨论方案,等结束的时候,已是凌晨。宿舍楼已经进不去了。本想去宾馆,可是身份证和钥匙都被锁在了办公室。无奈之下,只好在学校外面的小旅馆花了50块钱凑合了一个晚上。
他清楚地记得,为了及时送一个材料,当天赶1点的飞机,在5点下班前将材料送到,然后又匆匆赶往机场返回。
他清楚地记得,在最繁忙的那个夏天,他们团队几个人中午为了节省时间,硬是叫遍了周围所有的外卖。
他清楚地记得,连续陪同外宾几天后突然感冒的情形。
当然,他更清楚地记得,在一个咖啡馆里,他第一次与这个团队的首领谈论未来,这也算是他加盟这个团队的“面试”;他也清楚地记得,在同样的咖啡馆里,他与这个团队告别,准确地说——这个团队解散。
他也清楚地记得,他们不止一次地吐槽和抱怨,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毕竟有些东西值得追求的东西。
几年后,在另外一个地方,他慢慢地发现,虽然有着貌似一致的方向,但实际上貌合神离。在那个地方,他曾经看重的价值观一类的东西越来越让他怀疑。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些鸟儿本就不属一路,本不属同一片林子,那么何必强留在一起。想到鸟的时候,他想起了小学语文课本上学到的课文:
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排成个“一”字,一会排成个“人”字。
有时,需要像雄鹰展翅飞翔、独自飞翔;而更多的时候,需要加入雁群,朝着相同的目标飞翔。

(初稿开始于4月5日凌晨候机室;二稿修改于4月5日晚21点,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