覚明自参加无戒写作21天写作训练营以来,加之外缘内助齐聚,将往事历历披露,在人看来似有走火入魔之状。然身在红尘中,若不接些许地气,恐将赴“心灵鸡肋”之后,远观若繁花似锦,灿烂非常,近视却落英铺地,一片潇瑟。于人于事只是高歌一曲,曲罢音讯全无罢了。
昨晚,听了一堂尹沽城老师的写作课,虽不能以一管之见全貌,却也略知老师的拳拳赤子之心。于是打开简书搜索引擎“尹沽城”三字,一大页资信朴面而至。
略然扫过,一篇“你格局太小,有所成就也不值得称耀”一文蹦入眼帘。读之虽不能心领神会,但确有启迪如茅塞顿开之感。文章不长,讲的是作者在逆境中成长,老板点化及立志之过程。此文在简书上有,建议感兴趣者可以一读。他的结尾部份尤其值得称道:
【有句烂俗的拿破仑的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从一开始,你就要把自己置于斗牛之间,然后奋斗,拼搏,死磕。当你努力到一定的份儿上,运气和机会自然来临,然后抟扶摇而上九万里。如果你一开始就把自己的格局定义在半亩方塘间,见见落红,慨叹一番无情物,你便永远不知鹏程万里的快感,不知鲲之大遨游天地之间的畅快。
胡适之说,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我拿来稍作修改:你的格局会决定你的未来,高一寸便是一寸的境界。】
我这几十年浸润在高冷的修道路途,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均难与之分伯仲较高下。因而往往“满嘴佛道言,却行红尘事;日日禅机语,几人得意会”!
作为行者,有如《西游记》中孙悟空一般,每见潜伏在尘世中的妖魔鬼怪,侵噬人的灵魂,剥夺人的生命,甚至残害人的身体,却往往力有不逮,甚或自陷魔窟,几经艰难方得出离的过往。不由升起无限的悲悯。但人世间的事情往往却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如今缘至提笔写作,非为他途,专为菩提心而书。
古人云:“心静神安天堂路,意乱情迷地狱门”。然意乱情迷易为,而心静神安极难。
因为人只有一个心。向外求索追寻便会演化成消耗生命能量的【情】;向内返观则会在觉知觉察中转变为清静无染的生命能量【性】。
然而,要想达至这样的目标。必须要有大【格局】。没有大格局,你就会被小术小法所惑所迷,就会陷入浅偿撤止四处寻找的迷乱中,直到能量耗尽尤未觉知。
一年前学生黄微分享的体会或许会给诸位有缘些许启示。之所以迟迟没有转发,因为这之前本人【格局】显得有些小气,耽心这顾虑那拖至今日。
观老师一文启发,又见禅宗三十三祖惠能大师见到弘忍,自称“唯求法作佛”。惠能答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身不同,佛性有何差别”。更觉格局已定,无所住了。以下是黄微的分享:
【黃微 分享2016-05-03
一日,老師發信息讓我寫寫自己的體會,為以後幫助更多人做準備。收到信息我內心非常惶恐。一方面老師開了口,我是絕對不會推辭,另一方面又清楚自己還差得遠,說分享真的慚愧。老師知我心情,於是說——“没有关系,助人者人恒助之!大道无私,实感叙之而已。” 接下來十幾天,我在工作之餘都會想想該如何分享。從2013年第一次上老師的課到現在,已經近三年。三年間,我的身心發生了不少變化,過程中的一些掙扎和體會,分享如下。
1.放下了很多分析推理等低級的東西。
我從小是學霸,成績好,愛看書,涉及文化,教育,歷史,政治,商業,百科,心理學等等。學佛以後也一直花大量時間聞思。這幾年慢慢體會到,停不下來的聞思學習是自己很大的一個業力,消耗自己寶貴的能量。知非即舍,最近兩三年我幾乎不看書了,雖然還是能體會到時不時身心就有那種想要找點書看看的需求,但更多的是唸誦和抄寫《金剛經》,《道德經》,《心經》,《養真集》等經典文字。腦子裏分析推理少了,在一些關鍵時刻,聖教當中的經典文字總會從腦子裏冒出,助我反省和調整自己,這是一大進步。腦子裏分析推理少了,也更能相信自己的直覺,不帶著後天“好壞對錯”的標準來評判,讓該發生的自然發生。
2. 主動切斷人際關係中能量的糾纏,呵護自己的能量。
從小被教育要有禮貌,做乖孩子,做人做事有分寸等等,以前我從沒有想過,現在的我很多時候會不接他人的電話。我和姜姐開玩笑說“我這是發著菩提心不接電話。”所謂沒有金剛鑽不攔瓷器活,對能量和業力更敏感以後,自己清楚有些外境自己暫時是轉不動的,與其糾纏其中消耗自己能量,不如智慧的迴避,修煉自身,才更有力量真正利他。在修行的不同階段,自己會在靈性的啓發下調整人際關係,改變生活的環境等,一切都自然而然。所做的決定不是事先計劃好的,也沒有過多對未來的綢繆打算。這些鮮明的“活在當下”的體驗,讓我法喜自然充滿。對工作的選擇也在不斷變化,自然會放棄那些需要綢繆計劃或消耗大量腦力體力的工作,僅僅滿足於讓工作成為衣食的順緣和修行的助緣,儘量心心念念不離大道。
3. 因為無法察覺,所以叫做無明。
從一學佛開始就知道了“無明”這個詞,但對無明,尤其是自身的無明有越來越深的體會,也是最近這兩年。無明真的太可怕了,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量場,我們在所有的關係中既在影響別人,也被他人影響。說實話,減少不必要的人際關係,除了少接收他人的負面能量,其實也是讓我們少用自己的無明去影響他人。有時候自己以為自己是在度人,其實有可能是在害人,或稍不注意就被拖了下去。每天都覺得自己需要懺悔,不是因為具體做錯了什麼,僅僅因為自己依然無明,這本身就是一件該懺悔的事情。 對自身無明的警覺,也是精進的動力。若不實修,生命的質量太差。
4.知道但是做不到的苦。
這是我目前最大的苦。真正實修以前最大的苦應該是陷在某些情緒及業力糾纏當中不能自拔並且不知不覺。現在的狀態是對一些事情能當知當覺或者後知後覺了。後知後覺總比不知不覺好啊!有個詞叫“歇即菩提”,能停下來本身就超越了業力,就是智慧。可是,發火的時候能不能停下來?心裡有怨恨的時候能不能停下來?因為一些得不到而放不下的時候能不能停下來?歡天喜地的給予別人並不需要的幫助的時候能不能停下來?生活中每個具體的事件都是對我們修行的考驗。當每一次自己無法做到自己明白的道理,無法知行合一的時候,自己都很慚愧,覺得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生命狀態也會在好壞兩者之間波動。能在好壞之間波動,總比持續陷在壞里強啊,這是我鼓勵自己的方式。
舉個具體的例子,例如工作忙起來,自己逐漸就會覺得累,這時候才發現,我已經忘記了要“虛心實腹,和自己深沉的丹田呼吸在一起”,這時候馬上停下來打個坐,能量就能恢復。自己也會很慚愧,因為如果我能一直不忘記丹田呼吸,根本就不會把自己搞那麽累。再舉一個例子,明知道“外其身則身存”,可生病的時候,難受的時候心裡那個放不下啊,對身體的擔心和執著始終會擾亂身體的氣機,病反而不容易好。一念轉變把身體放下之後,實際疾病並未真的好轉,但內心早已輕松許多,不為疾病憂心不被疾病困擾了。
5.自力,他力,加持力,一個不能少。
上面這句是姜姐對我講過的一句話。其實我能感受到雖然老師遠在德國,但我們每個人是什麼狀態什麼境界,老師心中分明得很。有時候想起老師我會想到一位菩薩高高在上用慈悲的目光垂視眾生的形象。老師和姜姐都曾拉著我的手教我打坐,那種慈悲的能量曾經流經過我的身心,讓我每每想起,依然會淚流滿面。我覺得這種慈悲的力量一在拉著我往上走。因緣業力使然,知道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只能慢慢來。但心裡也是有信心的,我知道我一定可以!
6.性命雙修,身心一如。
老師曾在群裏發過黃元吉講解的道德經,文中說“先則修性以立命,继则修命以了性。”我想,“立命”的意思應該就是明白和確定自己人生的大方向吧,我的命應該往那個方向走,自己基本明確了,就是老師說的那句“只取無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而“了性”應該就是知行合一吧,珍惜和呵護但又不執著身體這個修道的工具,讓它帶我們去彼岸。 我是從“至一靈動術”體會到呼吸對生命的意義的,死人是沒有呼吸的,某種意義上來說,呼吸就是我們的命,修呼吸就是修命。還有就是身體內部氣機運轉順暢的時候,人的心態總是比較健康良性的。通常我狀態不好的時候,同時就會覺得呼吸也有問題了。身心這個“一”,說起來很玄,但我分明又越來越能體會到“大道至簡,百姓日用而不知。”
若我分享的內容對同修有任何幫助,一切如夢如幻的功德都迴向無上菩提!感恩無私付出的師長師兄師姐們!願同証菩提,同登彼岸!
黃薇合十
2016年5月3日於東岸漣城】
阅完分享,【格局】之大小,以然判矣!
无戒21天日更写作训练营57-RULAI333
尹沽城读写训练营第二期100-RULAI333
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