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学院通讯员 胡燕林 指导老师 夏妮
“大家知道我们湖南的母亲河湘江,曾孕育过哪些历史故事吗?”9月4日下午,湘潭大学化工学院“河小青”团队走进长城中学41班,一场“知识+手工”的河湖保护趣味课堂热闹开讲。这是团队践行“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理念、推进“绿色卫士下三湘”志愿服务的具体实践,旨在把生态文明的种子播进青少年心田。
课堂以“家乡的河流”开篇,宣讲员禹轩用PPT铺展湖南省“一湖四水”河网格局:从湘江的蜿蜒脉络到洞庭湖的候鸟栖息地,从资江的航运历史到澧水的峡谷风光,图文与视频交织,把地理知识变成“家乡的故事”。“我爷爷以前在湘江边钓鱼,现在江里的鱼越来越多啦!”互动环节,同学的分享引发共鸣,大家争相提问,轻松氛围里,母亲河成了触手可及的“生态宝藏”。
随后的“豆豆画制作”环节,让环保意识“动手”发芽。五彩豆豆、卡纸、胶水整齐摆开,同学们围坐创作:有的用红豆拼花朵、绿豆粘树叶,有的设计“鱼儿游过清澈河流”,还有人在画纸边缘添上“保护河湖”小标语。“我要把这幅画贴书桌前,提醒自己节约用水!”刚完成作品的同学举着“绿意小岛”画纸笑盈盈地说。志愿者穿梭其间,手把手教大家固定豆粒,指尖互动中,“珍视自然”的念头悄悄扎根。
整堂课笑声不断,知识讲解时的专注、手工创作时的雀跃、尾声“做河湖小卫士”的轻声承诺,勾勒出环保教育的生动图景。同学们不仅记住了“一湖四水”名称,更懂了“护河湖就是护家乡”。
作为“美丽中国,志愿有我——绿色卫士下三湘”系列活动的一环,此次课堂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校园延伸。未来,“河小青”团队将带着更多趣味环保课走进中小学,让更多青少年从“知识学习者”变身“实践守护者”,用青春力量护佑每一条奔流的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