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一般“虚无感”

这两天看了一篇文章,大概讲了一个年轻人隐居终南山最后被迫又走了出来的故事。

越来越觉得——虚无感真是人类的一大死敌。

我本身对这篇文章感受很深也很奇怪,是因为我从很早以前就有过认真的想去终南山隐居的想法,后来被爸妈“恐吓”说什么你又没有钱你上哪去住、你现在说你不在乎物质条件是因为爸爸妈妈一直都不用你操心这些问题,我记得我当时很认真地想过这个问题,我觉得我现在生活的状态我可以适应,但如果真的去了另一个环境,也是可以适应的,人应当是随着条件而去改变,而不是环境决定了人,但就算我这样想也没什么用,最后还是不了了之,我还是坐在了大学里,过着复制一样的生活,日子一天天过得极快,但也一眼就望得到头。

“虚无感”,是我上了大学之后对于它最多的评价。为了避免这种最让我痛苦的情绪,我给自己定了很多在别人看来很不必要的目标,比如明天就要考的六级。学英语是我自己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它就是我用来规避虚无的一种手段,我必须通过一个个可以看到的考试、或是别的什么可以感受得到的目标,让我明白我每天到底是要干什么,这一天到底获得了什么。

在说说这篇文章,我看了很多遍,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的一句“这个精神恍惚的年轻人,在社会上碰了壁就一蹶不振,试图通过隐居终南山找到生活的意义,但最终,这段经历不过在他身上,抖落了一身虚无主义的灰而已。”我突然有一种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我知道我就是喜欢逃避,我的19年的短暂人生里充满了逃避,我总是强调虚无主义,因为我什么都怕,我惧怕挑战,更惧怕失败。小学的时候我的素质报告册上耐挫力那一栏总是B,玩游戏时小伙伴总说我“玩不起”,中考前死活不愿意考试,高考前为了避免高考时的紧张疯狂了解各种各样的自主招生,一被批评就装不在乎,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来面对错误,得不到就假装不想要,真的太垃圾。

最近学校也一直在弄转专业的事,可是真正出于喜欢而转的人并不多,很多人只是觉得不喜欢现在的生活,可谁又能知道他喜欢的到底是不是他所想象的另一种生活?就像文中的小伙子“魏超的被褥潮湿不堪、油腻发亮,笔记上写满了“绝圣弃智”“去欲而安”之类的话。我们一行人劝了很久,他才嗫嚅道:“不想回家,不想上班。”

我知道写到现在我应该说,朋友不要灰心,你该去努力、该去尽力让自己摆脱虚无,你该变得上进,该去敢于直面失败,该去敢于接受挑战,只要你去做,前途就会光明。

可是我又不能这样说,万一山的那边只是另一座山,远方的背后都还是远方。

我只能告诉你,要把握住现在,当下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就算做了会后悔,也把后悔留在以后。先去体验,再去评判到底喜不喜欢、应不应该避免。

所以,做完这件我喜欢的事之后,我又要开始看六级题,和其他担心六级成绩的朋友们不一样,我最担心的就是一旦考完,我又失去了一个明确且清晰可见的任务,我又要陷入这该死的“虚无感”里。

不过管他呢,明天是明天的事,那就明天再说。


“我只赞许那些一边哭泣一边追求着的人。——帕斯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刚从爱豆出来,看到他那些演艺想起 虽然之前一直想写但总是断断续续的,趁现在全部已想起 第一次见到杨洋是在《花儿与...
    浅行浅落阅读 472评论 0 3
  • 总会有那么一段时间觉得自己充满魅力,也不知哪里来的自信。那时候你会觉得简直我妈生了一个宇宙无敌美少女,但是那破天荒...
    Weilyer阅读 315评论 0 1
  • 下午和她一起看了唐人街探案2(补充:我和她都是看过唐人街探案1),在此基础上想做出一些自己的点评。 总得来说:...
    般若观阅读 915评论 1 1
  • 我的弟弟今年才上高三,吃午饭的时候,爸妈又教育他,高三了要好好学习了,以后考个好大学,跟你姐一样考个体制内的工作多...
    晏旸111阅读 202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