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即合理,和而不同

西游记第一回孙悟空拜师的一段对话:

祖师道:“你甚么?”

猴王道:“我无。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就罢了。一生无性。”

祖师道:“不是这個。你父母原来甚么?”

祖师问姓名的姓,悟空认为是性格的性,需要进行第二轮确认才能统一此姓非彼性。

在数学学习中同样会有类似情况,同一词语表示不同概念,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词语表示:

词语与概念

基于词语与概念的认知,我们知道事物之间的关系并不仅仅只存在非此即彼(矛盾),这样认知多种可能性,才能打开自己的思路:

概念之间的关系

理解了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再进行公倍数与公因数的学习,就比较容易理解,两个数的关系就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

1、a与b倍数关系;

2、a与b有交集;

3、a与b互质;

公因数与公倍数

如果不在因数与倍数中植入概念与关系的逻辑知识,很多抽象概括能力欠缺的孩子会很难理解不同关系之间的异同,学会用文氏图表达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是辅助学习的利器。

不仅仅是学习中用到这个思维,我们在生活中也需要活学活用,看到的不一定是全部,自己认知的盲区也需要不断被填充,所以就不要以偏概全贸然下结论,因为存在必有合理性。保持平和的心态,探寻各种可能性,耐心地与对方沟通,这样才有利于深度挖掘,获取事件背后的真相。

明天正式开启网上教学,对于什么时候返校不必猜测,也不必忧虑,专注当下,时间自然会给你最好的回报。

“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马太福音 6:34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