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书中走出来,站到窗前,隔窗望雪,时光已远,冬天的寒冷,已细细密密地从空气中渗入了生活的每个角落。路上行人稀少,他们穿着厚厚的冬装,在寒风中,如一个个移动的重物;如织的车流声,滑过马路,让寒冷,多了一丝喧嚣;对面的小餐馆,亮着灯,桔黄色的灯光,透出一份温暖,隐隐散发出来的香味,很能勾起人的食欲;有几只觅食的小鸟,时不时地落在草地上,有人经过,惊起一声,便“啪”地飞向了天空,留下一个小小的划痕。
余华的《活着》,我才看完,感慨良多,那些朴素的文字,承载了一个人一生太多的痛与苦,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人生的种种变故,最后的他,便已将一切情绪沉淀在心底,已将一切归名利付于云烟,已将一切苦难归于宁静。当余华讲完福贵的坎坷一生后,最触动我的一句便是:宁静在远方荡漾。
是啊,一个人,若是在经历若干的痛苦之后,还能平静地笑对生活,读懂的人,便会笑中含泪,泪中含情,这其实也很好地诠释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也是对生活的一种大彻与大悟,更多的,应该是对生命的一种包容,一种厚度,一种大爱。
我合上书本,闭上眼,让自己在书外平静。
放假了,昔日热闹的院子,清冷了许多。
鸟儿有时仍会栖息在窗外的树枝上,时不时,鸣叫几声,也许因为寒冷,竟感觉比平时,多了一丝觅食困难的辛苦。
院子里的树,仍不屈不挠地立在寒风中,它们的身上,每一片叶子,都曾感受过阳光与风雨,也曾见证了岁月的静好与沧桑,从树干中深处,藏不住的芬芳,柔柔的,一丝丝,渗透着时光里的风尘,细细便能闻到。
仰头,但见苍劲的枝桠,许是因为季节轮换,我感觉有点瘦,有点枯,但它们仍旧努力支撑天空,长成一种独特的模样,有点点光,从缝隙中悄悄挤进来,看得人的眼睛,有点酸,有点涩。
大片的桃树正静立在山坡,历经严寒,仍旧独立风中。想着春天快到了,那时,便会看到一树一树粉色的桃花,长满山坡,也将春天的那份桃之夭夭的美丽,写进三月春风里,或是《诗经》里,千古吟唱。
想起曾在某杂志上看到的一帧相片,一个农民因三峡移民,不舍自己屋前正开花的桃树,便小心翼翼地将它挖起来,放入背篓,然后将其背走他乡。
我看了,有点鼻酸,这哪是不舍一棵树,其实是难离故土啊!只想用一只小小背篓,带走故乡的一切,包括那山,那水,那人,那狗……可惜,行时匆匆,行囊有限,不能装下整个的故乡,只能带走那一株小小的桃花。
不知那株桃花,这么些年了,远在他乡,是否安好?
因为疫情,曾利用年假,我每年出去旅游一次的计划只能放弃。
多少年来,曾牵着一个人的手,一起去看山,看海,看日落,去海角,或天涯。
后来,有一次,我一个人,背着行囊,在千里之外,独坐城市的某一个角落,看着街头的风景,看到那些在暮色中匆匆行走的路人,听着城市中的音乐,“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拥?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悠扬的音乐,带磁性的歌声,让我竟然染上了一种淡淡的情绪,便想起了身后的那个人,知道他曾来过这里,因为忙,不能陪我一同前往,便放任我的行踪,每天电话的响起,便知是他全部的深情与牵挂。
而我,只是一个在此稍作停留的女子,刚好在吹他曾吹过的风,走他曾走过的路,淋他曾淋过的雨,看他曾看过的景。
远方,正因有你,所以,一个人的旅途,内心充满宁静。
而且,并不孤单。
这些景象,已过去多少年。再想起,物是人非。只能记忆深处寻觅了。
那天,我无意看到一句话,人入中年,对过年没什么感觉,不是因为年味淡了,而是因为缺少了那份追求快乐的心。
是啊,一年一岁,岁岁不同,光阴催人老,心情也在慢慢变杂。
便想起莫言所写:把时间留给重要的人和事,年味自然也有了。
其实,细想,每个人的生活,不仅有奔波,有忙碌,有无奈,有痛苦,每个人,基本都是在负重而前行。
但只要心归宁静,心怀美好,把时间和好的心情,都留给生命里最重要人,远方,仍旧有诗,有画,有期待,有快乐,有美好,有希望,有你所想的一切,一切。
它们,都在远方,在你的生命里,轻轻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