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事物的两种方式

最近听到一个有意思的观点:

我们观察事物的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因论,一种是目的论。

所谓原因论,就是凡事找个原因。

比如我手头的工作一拖再拖,在刷剧、刷抖音、刷微博的状态下过了两个礼拜,最终不得不加班加点应付差事。用“原因论”来解释,可能是我最近身体状态不好,可能受肺炎疫情影响精神压力大,可能是当今的电子设备太过方便进而干扰注意力,等等。

再比如我在辅导孩子作业时冲孩子大喊大叫、大发雷霆。为啥?因为孩子不认真,因为我没耐心,因为我觉得这种激烈的方式有效果,等等。

总之,我要找到个原因。

还有一种成为“目的论”的观察方式呢?就是不管自己做了什么事,都要想方设法洞察到自己最可能真实的心里目的。

同样面对手头的工作一拖再拖的事实。为啥?可能是我想逃避困难,因为我想躲掉领导安排的这项工作任务,等等。

同样,用“目的论”解释在辅导孩子作业时冲孩子大喊大叫、大发雷霆的原因。因为我想靠激烈情绪改变孩子的行为,因为我想通过吓唬的方式让孩子顺从我的意愿,等等。

总之,“目的论”直接指向一切行为的作用效果。

对比两种观察世界的方式,“原因论”总是可以让人心里很舒服,包括“找原因”的过程也让人心里很舒服,适合自我安慰,甚至是自欺欺人。而按照“目的论”的方式思考问题,总是很艰难的,不仅体现在自我反思的过程很艰难,更体现在对自我心里真实目的的无情揭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鹅卵石花纹的玻璃门上刻着几个斑驳的黑字:“马走日事务所。”这扇略显寒酸的门位于一条略显寒酸的走廊尽头,所处的大楼在...
    烂泥巴里的扛把子阅读 186评论 0 0
  • 大厅值班要有胸牌,做好了一看不是我的名字不是我的照片,于是脑补各种景象,各种不利的因素挺影响心情,结果今天有记者采...
    烟火颜色阅读 140评论 2 0
  • 阿里云ecs(云服务器)修改用户数据 最近阿里云云服务器上搭建了一些敏感网站,使用的https协议,没过多久居然打...
    小花儿人工智能阅读 3,855评论 4 20
  • 入园前的体验有点不妙 小子今天去幼儿园了,有一点小雀跃,也有一些小意外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总会问他:笑,你想去上...
    哆啦a笑阅读 22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