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成功这个话题,大部分时候我们都会认为,成功的驱动力是因为人类的进取心,无论是科学还是技术,还是经济,乃至于我们个人。
而《黑匣子思维》的作者马修·萨伊德,通过对世界上最具进取性的机构和个人的考察及研究,透过各种各样的现象,最后得到了一个新的结论。
那就是,人们之所以能获得成功的本质原因,并非进取心,而是学会如何面对失败。
为什么说面对失败的态度那么重要呢?
大家应该有印象,小时候我们做作业有错题集,从小到大老师告诉我们的都是要学会从错误中学习,做一百道题不如搞懂一道题,尤其是自己做错的题,高考前也是我们也会着重去看那些曾经做错过的题,以避免再犯,这样才会有进步。
如果从来都不去总结失败,正式错误的原因,那么很有可能,下次你仍然会犯同样的错误。而有些错误是有许许多多机会去改正的,但有些错误,犯了就是致命的。
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当中,难免会碰到挫折和失败,我们面对失败的正确姿势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正视它,并且从中学习,进而改变和不断进步。
就目前来看,两个行业事故的发生率,航空业的事故发生率要远低于医疗事故。
有太多的研究表明,在医疗行业,因为一些可避免的失误而对患者造成伤害的发生率要远大于航空业的事故率,在美国,所有的致死因素里,医疗事故排第三,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
相对来说,航空业要安全得多。
但事实上,在以前,航空业简直可以算是一个高危行业,为什么同样几十年的努力,航空业可以取得如此傲人的成功与改变,而医疗业却不行呢?究竟什么是阻碍医疗业取得进步的原因呢?
当然,航空业的成功有很多因素的支持,譬如因为商业竞争原因,不得不提升安全系数等,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航空业对待失败的态度,正视它,并且从中学习,进而改变和不断进步。
航空业有非常良好的完整的事故记录制度,通过几乎无法被破坏的黑匣子,记录飞行过程中的操作指令以及驾驶舱内的对话和声音,这些对于事故的原因分析提供了大量的依据,能尽可能用全面不失公允的数据说话,而非完全依靠人的证词,保证了相对客观性,更有利于找到现象背后本质的原因,而不会被人的态度、思维所掩盖。
并且,在航空业,即便失败,也不会一上来就被认为是飞行员的错误和责任,会通过严谨的调查真正找寻本质的原因,无论是哪方面的错误,都会被正视,并且大家对待失误相对坦诚,不会以犯错为耻,反而都会认为这是一个特别宝贵的学习机会,因为最重要的就是不再犯类似的错误,能够避免重蹈覆辙,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
反观医疗行业,历来便没有收集事故记录的制度,并且大部分事故调查依靠的也是人的口述。
而且,在医疗行业,名誉对于一个医生来说至关重要,一旦犯错,可能就意味着你是无能的,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职业生涯的终结。
在犯错时,人的本能总是倾向于找借口,相互指责,急于摆脱承担错误的压力。
我们每一个人可能都这么干过,所以虽然医生不会凭空捏造一些事实来欺骗患者,但出于对失败的反感和逃避责任的思维,可能会选择用“情况复杂”“意料之外的结果”等委婉的说辞,于是呢,就会造成很多错误都会有意无意地被掩藏。
同样有大量的数据也能证明这一点,在很多调查中,发现极少数的医生会愿意把自己的错误公之于众,并且在所有的医疗失误中真正由医护人员自觉上报的少之又少。
反过来,其实也可以说,思维决定了行为。
当如果抱着对失败视而不见或者从未想从根本上解决的想法,自然所付诸的行动也是如此,不能给个人以及这个行业带来好的并且重大的改变,也就不可能有飞跃式的进步。
映射到个人,怎么理解呢?
根据一万小时定律,似乎经验总能帮助人们实现某一方面的掌握和精通。有经验的护士,能把针眼一下扎准,让病人无痛又迅速。有经验的CFO能一眼看出报表的某个数字代表着什么营运活动,而厨师可以通过不断的训练,把厨艺练得炉火纯青,刀工了得。
但试问,如果厨师本身是失去味觉的厨师,他练习一万小时还有用吗?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做得菜好不好吃,是咸了还是淡了,即便练习几万小时,也是无用功,大家有没有思考过,其实潜在的逻辑不是说味觉有多重要,而是说,当无法获取任何进步的反馈信息时,也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练习,进而无法取得有效的进步和经验的累积。
而反馈信息从何而来,其实就来自于练习中各种的错误和失败。或许会面对非常多次失败,但是,正是因为这些失败,才让他们能学到更多,进而从平凡到超凡。
我们对待错误的深层问题不是心理上的,也不是意愿上的,更多的是理解认识上的。如果我们不改变对于错误的认识,获得成功的雄心壮志就只能是海市蜃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