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图文作者的共性

在头条写作时,被机器人视为好文章后,会有持续推荐,持续推荐后,就是躺着赚,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作者想要的结果,一篇五六千字的图文,基本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才能完成,但是,持续推荐后,这一个星期的心血就得到了认可和回报。

另外一个提示告诉我们,在被长期推荐的文章中,能看出共性,能看出自己的长项所在,然后,集中精力在那里深入挖掘,多些类似文章和故事,会得到遍地开花的效果。

最近看了两个人的图文,一个女生专攻问答,有文学基础且非常用心,另一个男生专门写小动物,写以往的农村生活,贫困和希望,追着看的粉丝很多。

这俩人给我一个启发,凡是在头条上持续闪烁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性:一 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有头脑,爱琢磨,无论写问答或是图文都如此。

二 对自己发出来的作品不凑乎,一丝不苟,写出的故事有“哏”。

我们大多数人的做法是不够用心,简单搬运,有一搭没一搭地写,这样不会有好效果,就当个朋友圈玩玩还可以。

如果介意自己在头条的收益,最好去找出那些让你心动,开心,甚至诡秘的人,注意不是“事”,是人,我们大多数都在写事情,但小说是写人,不是写故事,侧重点不同,总在你心里藏着的,活泛的那个人,是有“哏”的,有“哏”才是写出好小说的关键。

这个“哏”是种子,要有筋道劲,要有嚼头,有酿造的可能,有生发的空间——没有“哏”的人和事,一是没味道,二是没度数,那是白开水,不是粮食酒,或者没机会酿成酒。

“哏”,也可以理解为作品的“核”,按美学说就是“意象”。最近被诺贝奖提名的作家残雪,她的小说就颇有意象,被评为称为“中国的卡夫卡”,值得一看。

意象,不要太近,也不能太远,恰到好处,就是正好。

距离产生美,也适用于小说。这有点像中国戏曲,它不是真实的生活,又像真实的生活,进了剧场,上了舞台,它就是另一种生活了。

观众爱看离真实生活有点距离却又被艺术化了的生活。“哏”,就像酵母,要有宣发的内部环境和所需要的时间,太热太冷都不行,火候把握好,到了一定时间,就自然出来了。

这里有两个问题:

一是小说本身与真实生活的距离时间和空间——有的作者写的太真实了反而适得其反地不美。

二是构思发酵的时间,太热太冷,都不行,拖延和快跑都不好,最好的效果是,话不可说尽。让读者有回味的空间。

你怎么看?欢迎说出你的想法和见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先有构思,构思什么? 找那个让你心动,或开心,甚至诡秘的人,注意不是“事”,是人,小说是写人,不是写故事,侧重点不...
    青衣茶馆001阅读 594评论 5 12
  • 这位是奇怪的怪爷爷——其实他是伏尔泰,他真的丑得很醒目,而且发际线很高,使我画得很痛苦,希望你们是因为他很丑才进来...
    午洵阅读 911评论 0 2
  • 在个人创作空前繁荣的互联网+时代,自媒体作者在很多时候是弱小、可怜、无助的。因为被多家平台抄袭的厉害,我只好又注册...
    竞走的蜗牛阅读 386评论 0 0
  • 表情是什么,我认为表情就是表现出来的情绪。表情可以传达很多信息。高兴了当然就笑了,难过就哭了。两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
    Persistenc_6aea阅读 126,320评论 2 7
  • 16宿命:用概率思维提高你的胜算 以前的我是风险厌恶者,不喜欢去冒险,但是人生放弃了冒险,也就放弃了无数的可能。 ...
    yichen大刀阅读 6,125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