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怎么选,是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
或者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Part 1
有一年,我让嫂子给我带个包,她经常出国公干,可以买到心仪的打折款。她问我什么要求,我说首先要够大,我要装书,装雨伞,还有吃的。
她说还有呢?
我说要可以拎,可以侧背,可以斜挎。因为我有时坐公交上下班,有时出去跟人谈事,需求不同。
她说还有吗?
我说款式要简洁,颜色要百搭,因为我有时穿职业点的,有时穿休闲点的,有时黑白灰,有时又炫目些。
她说没有了吧?
我说,还有的,要最少的钱买那个价格范围内尽量的大牌,看起来又不像故意显摆的。
她说明白。
很快按照如上要求发来图片供我确认,我看了这个也喜欢,那个也喜欢,再细看,好像又不够喜欢,纠结得不行。我说“原来这就是选择障碍症啊”。
嫂子说,狗屁啦,哪有什么选择障碍症,就是因为穷啊。
后来去北京,看嫂子挂家里的那款PRADA经典款,暗暗的酒红色,低调又不容忽视,不太大也不十分小,可背可拎,配什么衣服都正正好。我想,这可不就是我梦想中的那款么!
偷偷上网查了下那款包的价格,豁然了,原来所有的形容都是多余,每一种要求都对应着它应有的价格。选择障碍症,就是一种不知道怎么选的病症,得这种病,说到底,是期望用低成本换取尽可能高的收益,因为不太可能,所以困难。
如果肯舍弃其中的一两项自相矛盾的标准,病症也能好。后来婆婆在虹桥的外贸店给我买了一个符合我所有要求的包,大,藏青色,耐脏,拎,侧背,斜挎,皆可,除了上面那个仿大牌的LOGO假得有点欺人太甚,其他都还行。
或者干脆舍得一身剐,做个向死而生的物质女郎,像反裤衩的欣姐那样,努力,进取,一点一点积攒起力量,打败这个并不是绝症的病症,彻底痊愈自由强大起来,决不忍受任何症状侵犯自己。
Part 2
差不多十年前认识的A姑娘,年轻时经历了一些情伤,在二十七、八岁的年纪里,又处了一个男朋友,准备谈婚论嫁。
和多数的恋人一样,男朋友没有显著的优势和劣势,两人没有很爱也没有不爱,偶尔吵架,A姑娘犹疑了,到底值不值得这样托付了终生。
恰在纠结的那个时间档里,前男友出现了。据说经过奋斗,发展得不错,某些方面的优势还很明显,两人也在最纯洁的年纪里发生过最无暇的爱情,再见,很多情绪尽在不言中,比起和现任那种温吞水似的感情,与前男友之间,更熟悉也更炽热些。
但是,男孩并没有明确表示再续前缘是因为想结婚。
本来就左右摇摆的A姑娘摆得更厉害了,算名字,配生肖,卜八字,推星座,有天夜里还让室友给占了塔罗牌,最后使用了SWOT分析法,就两个对象的优劣势做了对比分析,照旧得不出答案。她是学法律的,专业知识也运用了,形容当时的状况是一种典型的“不确定利益分配”。
她深信不疑地给自己做了诊断——这世上就是有一种病,叫作选择障碍症。我们也相信她是得了这种病,而且没药医。
一个年长不少的男性听完她连日来的烦恼,干净的手指在绿得沁人心脾的茶杯子边沿划拉了两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不好选,是因为选择都不够好啊,哪一方的优势都不够大,至少没有大到让你毫不犹豫。”
据说Z姑娘当时有一种被高僧开了光的醍醐灌顶,立即有了主张,都不够好,当然就不值得伤筋动骨。
最后,不够好的选择都没有成为选择。结果很出人意料,她嫁给了那个给她建议的男士。因为优势太明显了,所以选择不费吹灰之力,障碍症不治而愈。
后来谈起,她说以后不会为任何人和事纠结了,没必要,有足够好的选项出现时,一切都不是问题,不跟自己较劲,也不跟命运较劲,不知道怎么选的时候,事实是没的选。
这多多少少解释了心有不甘却不得不迁就于眼前的凑合感情,了断还是继续,看起来也是选择障碍症。但是感情这回事,说穿了,不过是精神化了的物质存在,物质有价格,感情自然也有——要么降低要求和期望值,好像我那只绣了劣质LOGO的包,主要条件满足,次要条件将就;要么学习衩姐对物质的态度,外塑形象,内造素质,做一个有资格要求一段高质量感情的人。
再或者,像A,命运给什么先接什么,实在纠结,不如按兵不动,有生之年,总有一个选项会令你奋不顾身。
Part 3
快过年了,是农历年。我习惯在农历年写年终总结,元旦是给单位和部门准备的,农历新年是属于自己和家庭的。
一个新的工作笔记,一只新包,一件新衣,都是向过去挥手作别的行动表示。年年都有新东西入库,假以时日,这些新东西逐渐有了旧意和颓势,衣服襟前的一滴油,鞋面侧边的一个蹭伤,或者干脆就是胖了,再穿不上了。除去那些喜欢到海枯石烂的物件,每一年都有必要彻底清理一下柜子。
我妈扔起东西非常心狠手辣,我问她,“就没有在扔和不扔之间犹豫过吗,或者在扔这样和扔那样之间做一下思考?选择障碍症怎么一点都没在你身上发作?“
她说障碍什么啊,最后受不了了,还得扔,今年不扔,明年也要扔,活着舍不得扔,没了,人家也给你扔。
跟我妈的杀伐决断截然不同的是我公公婆婆,老人家一辈子谨慎地生活着,秉承任何东西都不能随便丢弃的原则,所以家里至今整齐摆置着四十年前的毛呢大衣,三十年前的教科书,二十年前做实验的激光管,十年前的电脑显示屏……柜子里放不下就塞床底下,床底下塞不下就藏门后面,这直接导致上床时要提防被绊倒,开门时不能随心所欲用力过猛。就这样,公公还是坚持把使用过的塑料袋洗干净放置在水池边,万一要用得着呢?
有次开柜门,我被倾泻下来的衣服吓一跳,于是跟婆婆谈,为什么不能扔掉一点,搞得现在连装修都不敢,没处着手。婆婆也很为难的样子,“怎么没想过呢,问题是不知道扔什么,所以最后干脆都留着了。”
这是不是也属于选择障碍,是苦日子的一种后遗症。
幸好选择障碍通过生孩子能得到解决——我老公几乎没有障碍过,一切以需要和喜欢为原则,不费很多力气来选。每次婆婆纠结着去哪个菜场买菜可以便宜每斤一毛钱,她儿子直接花了数倍的钱买完回家打游戏了。老太现在买东西也尽可能地迅速,怕手慢了再被倒霉儿子花出去更多的钱。
价格高一点的,自然质量也好些,这其实不用选,全看当事人是介意单位重量里的那一毛钱,还是单位时间到底值不值钱。所谓选择障碍症,可能还因为选择的人并不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新的一年快到了,那些堆在柜子里超过两年没有穿过的衣服,狠狠心扔了或捐了,那些几乎从来不联系的电话和微信,也专门腾出点时间删了,人生已经够拥挤的了。再神奇的收纳大法,最后还是抵不过一个“扔”字。
仔细想想,是不是我们常常穿的衣服,常常想念的人,终究只是那几件和那几个?年纪越大,越是这样,根本不用选,哪来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