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放烟花:是艺术之美还是生态之殇?

最近,喜马拉雅放烟花这事可真是闹得沸沸扬扬,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了吧?户外品牌始祖鸟携手艺术家蔡国强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江孜热龙地区搞的那场“升龙”烟火表演,本来可能想着是一场超震撼的艺术盛宴,结果却引发了超级大的争议,直接成了舆论焦点。

我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这也太敢想了吧?但仔细一琢磨,又觉得这里面问题不少。

从主办方的说法来看,好像是做了不少“功课”的。说用的烟花彩色粉是生物可降解材料,通过了各种严格检测,污染物排放符合环保标准,燃放等级也是最低风险级,还搞了一套“预防—监测—恢复”的全链条生态方案,什么转移牧民牲畜、用盐砖引导小型动物离开,燃放后还会清理残留物和修复植被。

但咱静下心来想想,这些真的能让人放心吗?喜马拉雅山脉是什么地方啊,那可是地球生态系统里出了名的脆弱区域。就说这生物可降解材料吧,主办方倒是说了一堆好话,可具体的检测报告也不公示出来,谁知道到底靠不靠谱?而且高原那低温、低氧的环境多特殊啊,在这种地方,材料真能像在其他地方一样降解吗?会不会有残留?残留的物质会不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长期污染?这些问题都没有个明确的说法,实在是让人心里犯嘀咕。

还有那个土壤和植被的问题。就算事后去翻土修复植被了,可烟花爆破对山脊土壤结构的冲击能轻易就忽略吗?草甸的根系被破坏了,要知道,高原上的草甸那可都是宝贝啊,地表就那么10厘米左右的草毡层,是由密集交织的草根与有机质构成的,对固碳、保水和防止风蚀起着关键作用。草毡层下面就是贫瘠的母质层,一旦草毡层被破坏,植被恢复得花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呢。爆破产生的冲击波还可能导致草甸土层松动,引发滑坡或泥石流。而且,“翻土修复”会不会把污染物埋得更深,反而让生态恶化得更厉害,也很难说。

再说说那些野生动物。雪豹这种青藏高原的顶级捕食者,对声、光刺激敏感得很,烟花的噪音很可能让它们出现应激反应,影响听力。还有鼠兔这些小型动物,虽然主办方说用盐砖引导它们离开,但谁能保证所有动物都能被成功引导呢?爆破很可能直接把它们的巢穴给毁了,这可是会破坏整个食物链的啊。

另外,这件事从品牌的角度来看,也让人挺失望的。始祖鸟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都是“热爱自然、敬畏户外”,可这次的行为简直就是和自己的品牌形象背道而驰啊。大家买始祖鸟的产品,很大程度上也是认可它的这种价值观。可现在呢,感觉它为了商业利益和所谓的品牌营销,把“敬畏自然”丢到九霄云外去了,把喜马拉雅当成了自己的营销道具。

虽然当地生态环境局说活动手续合规,选址不属于生态保护区,目前当地生态暂未受到破坏,但网友们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环保这事儿,不能只看眼前,得考虑长远影响啊。而且,手续合规是不是就意味着可以在这种生态脆弱的地方随便搞事情了呢?这也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现在日喀则市委、市政府已经成立调查组去核查了,始祖鸟和蔡国强工作室也都发了声明致歉。但事情已经发生了,伤害可能已经造成。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好好调查,给大家一个准确的说法,也希望品牌方和艺术家能真正吸取教训,以后别再干这种让人争议不断的事儿了。在追求艺术和商业利益的同时,一定要把保护自然放在首位,不然,就算有再美的艺术创意,没有了美丽的自然环境,又有什么意义呢?大家觉得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