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题:2017年春节晚会,很大部分节目与建设美好家庭有关(信任、尊重、沟通等),因此本文也借题发挥,谈谈如何建设和谐家庭。
对大部分人(99%)来说,注定要成为平凡人,我们有99%的可能性成为平凡的人,因此本文探讨如何打理平凡的人生及持家之道,要学会在平凡生活中获得尽可能多的快乐、幸福。
一个人、一个家庭生活的目的与意义:
在分析之前,我们先探讨一下一个人、一个家庭生活的目的与意义:
A:对幸福的追求(满足感、有希望、和谐)、归属感(感觉生活温暖,懂的关心爱护父母兄弟姐妹及配偶(爱),也被父母兄弟姐妹及配偶所关爱(被爱))
B: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此条要去掉,经济能力不好说,在同样的村庄、城市,经济能力类似的家庭,其家庭和谐度差距很大,因此,想来想去,只选择A,这是我们追求的目的,其他只能算作手段。BTW:一个记者在丘吉尔获得连任大英帝国首相后采访他的母亲:“你是不是为你的总统儿子感到骄傲?”丘吉尔的母亲回答:“是的,但我也为我的小儿子感到骄傲,他一生都在乡下种土豆,生活的快乐而幸福。”)
如何获得幸福?幸福的获得在于个体需求获得满足。
在马斯洛模型中,把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生理、安全、归属与爱、被承认、自我实现,一至三层基本都属于个人与婚姻家庭方面的需求,四、五属于社会需求,大部分中国人的需求高度处于第二、三、四层之间,我们在春节祝福语中常说:祝你身体健康、健康快乐、家庭和谐、大展宏图等,大部分也属于前3等层,如身体健康属于第一层需求得到满足后的结果,家庭和谐属于第三层需求,大展宏图属于第5层的需求。快乐幸福的获得,至少有安全保障(第二层需求获得满足),并且在第三层、第四层的需求也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
持家之道,首先价值观要统一:三观要正,这一点不多说,很难想象,一个家庭中的成员,如果天天琢磨着多占别人便宜、多占家庭其他成员便宜、想不劳而获、坑蒙拐骗等,能组成一个和谐的家庭。因此家庭成员要公正、正直、不贪图小便宜、走正道这是大前提。
其次要勤:勤能补拙、勤能也能补穷,想想现在刚刚当选的美国总统trump吧,70多岁了,很多年以来,每天只睡4个小时,台湾塑胶大王王永庆每天也只睡4个小时。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个小时,除去吃喝拉撒、上班或学习、无聊发呆的时间,大家一般也就是剩下的8、9个小时,要比别人勤奋,只能牺牲自己的睡眠。
选择何种职业: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栏目中许子东老师在谈到为什么向观众推荐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故事讲述了青年水手马丁·伊登偶然结识了上流社会的罗丝小姐,发愤自学并开始了艰苦的创作生涯,以配得上罗丝。期间处处碰壁,稿件不被出版社认可,亲人、女朋友都纷纷离去。后来他突然时来运转,以前被退回的稿件纷纷得到发表,成为当红作家。以前看不起他的亲友都争先恐后地来请他吃饭,连已和他决裂的罗丝也主动前来投怀送抱。这使他看清了这个世态炎凉的社会,对爱情所抱的美妙幻想也彻底破灭,之后自杀)时说到(大致意思):你在一无所有时,文学可能是唯一让你身边的垃圾变为宝贝的途径,可能是你唯一翻身的捷径,(你的悲惨的经历)可能是个很好的故事原型。你的起点很低了,其他方面人家已经专心研究多年,并且别人往往家底丰厚,脑袋瓜也聪明,你怎么比跟人家比,你能比的只有你的悲惨的经历与故事了。
例子一:康熙南下的很多费用出自曹雪芹家族(其祖父曹寅负责江宁织造,皇宫起居用度多由江宁织造供应,康熙南巡,朝廷拨款有限,要求很高,多出的开支多由曹家垫付),但后面很快衰败了,最后200多口人能卖的卖掉,不能卖的送掉,曹雪芹目睹这一起,眼看大楼哗啦啦倒塌,经历了如此惨痛的经历,才有了红楼梦。
例子二:再看钱学森的成就:人家出身世家、门阀啊,从来不用操心柴米油盐酱醋茶,到该找对象的年龄,家族已经帮忙物色了如花似月、才情俱佳的大家闺秀,人又聪明,如果你是个穷小子,你怎么跟人家拼?
经历悲惨的只能选择文学,家庭厚实的可以自由选择(根据兴趣),那作为平凡人,应该选择什么?许老师说到贫穷的话走文学这条道,这实际上还是有出人头地的想法,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会是很平凡的一生:无荣华富贵、无万贯家产、没什么事业,因此,选择何种工作显的非常重要。
在人的需求层次中安全是基础,那我们有哪些安全需求?担心生大病、担心未来工作、收入、生活来源。对此安全需求有什么应对之策?找一份平凡而相对受人尊重的工作,如:教师、医生、公务员,这些工作都比较有保障,并且顺带实现了自己部分第四层的需求。在对大部分人平凡人而言,终其一生需求一般停留在3层,4层仅在自己的家庭或小圈子获得承认。
当然现在压力确实大,就连第一层的生理需求,也有一小部分人,由于成为剩男剩女而难以获得满足,当然各层次需求的满足不是一定满足了底层需求才能再去满足高层需求,一个终生未婚之人,也可以使其第四层、第五层需求获得很好的满足,但对普通平凡人而言,最好前面几层需求都能获得很好满足,人生方得圆满。
要不要离家工作:
看了财经杂志的《都市的孤独人》文章,结合自己的经历,颇有感慨,一个人离开的家庭、离开的自己的亲人,在外工作,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件有些悲凉的事情。
家人的存与相伴在可以让你少一份孤独、多一份亲近,或者用目前流行语来说,至少多了一份存在感。而往往越是贫穷的家庭子女,越是出来打工,越是六亲无力,这真是一个悲哀的事情(题外话)。
一个人在外,力量毕竟单薄,团结起来,力量才能大,要重视家庭的力量,大家可以相互照应。因此老话说的好:“家有一老是个宝”。因此大家在择业时要注意一点,一般不要离家太远,除非你的潜力及早获得挖掘,自己具备很好的能力或潜质,现在或不远的未来能把父母甚至家族也接过去一块生活,或者直接一点,至少自己能实现财务自由(什么是财务自由,在三四线城市200-500万净资产、在二线城市有800万-1000万净资产、在北上广深有2000万以上净资产),各位可根据自己能力进行安排,你离家都外地,能否尽快在40岁前获得足够财产?
彼此尊重:年幼的要尊重年长的,年长的也要尊重年幼的,中国家庭普遍存在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夫妻之间不相互尊重的恶习,大家认为都是自己人就不用客气,因此对对方的建议或批评总是劈头盖脸、一针见血,被批评的一方也加倍奉还,如此以来,家庭便不和谐了。日积月累大家怨气越来越多。这时,如有小人使坏,暗中表现出帮助体贴一方,并添油加醋说另外一方的坏话的话,此小人往往获得信任,阴谋也因此而得逞,。
家庭分工:家庭成员要分工好,每个人都有懒惰的时候,明确的分工有利于责任感的落实与激励。持家的父母两个人要分工明确,能做事的子女,也要有一定的分工,并能具体落实下来。
目标:在工作的父母要目标明确,不仅仅是自己的工作目标,还要为自己的爱好、第二职业、帮助孩子成长、家庭规划做好目标。在上学子女也要有自己目标,小学生要掌握哪些技能或技艺、中学生要在哪些学科获得突破,学会什么技艺?大学生要有哪些活动或交流,对未来工作的设想与具体的实践?已经参加工作的,要有近期与远期规划。
独立:特别是已经毕业的,要有一份工作,上面说了,最好是教师、医生、公务员,如果找不到这类工作,那最好有一份专业性强一些的工作。工作,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一般会很好的满足你的第2、3层需求,甚至第4层需求,没有工作会导致无所事事,并依附于他人。
沟通:很多事情,是由于没有及时沟通造成的,产生很多误会,大家要明白一个家庭是一个整体,一方在外的股权、借贷、大额消费是影响到另外一方的,因此在对这些事情做出决定前,要先告诉对方,并获得对方同意后方可实施。
宽松:父母不要给自己也不要给子女太多压力,家庭的经营,不能过于努力,还是以放松为主。中国大多数家庭的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式的希望自己孩子将来能成名成家的想法与做法,最终对大多数孩子会是不利的。在社会还不能很好的包容平凡人的情况下(当今中国社会,平凡是被看不起的,只有有钱有权才被人看得起,这个风气不好),每个家庭要能多一些包容,多营造好的环境,能让孩子在相对安静、轻松的成长,当然成长过程都不轻松,要想长大不容易。我也一样,否则我也不会在大年初六就写这些东西,因此成长的烦恼是每个人的必然经历,我只是想让大家的烦恼尽量少一些,成长的顺利一些。
借贷:普通人一生生活在自己的家庭(家族)、同事、同学的小圈子,认识的人就那几个,家底也就是几十万到几百万的财产,有人向自己借钱怎么办?记住一条原则:救急的钱可量力而行,如果对方自己要办企业要量力而行注意风险,如果对方从事是民间借贷再转贷第三者,则坚决不借,借了可能会害了自己也害了借钱的人。
多读书:读万卷书,包括思想性很强的书,也包括闲情逸致的书,但不建议读鸡汤、励志类书籍。同时多看经典电影,也是代替读书的好习惯。通过读书,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增长自己的见识。
多旅游:行万里路,这也是丰富人生的最佳实践,同时可以增进家庭成员或朋友之间的交流,人需要工作,也需要旅游休闲,松弛有度,方得圆满。
给与:父母给子女的零花钱要大方一些,让孩子有些自由,但孩子应该也告知一下父母钱花到哪里了。你对自己的孩子抠门了,他们长大后,很容易被人诱惑。这一点也适用与夫妻之间,因此该花的钱要花,保持适度的客气与尊重,不能因为是一家人了,就变得吝啬,该旅游要旅游,该潇洒要潇洒,否则任何一方也都会象小孩一样容易受到外面诱惑。对父母要多给与,父母老了,生活不易,要多看看、多打电话、多买实用礼物,每次看望时不能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