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禅师发起的年俗大爆料活动,忍不住唠嗑一下我们家乡的习俗。
1、尾牙
大概从腊月十六开始吧,俗称尾牙,尾牙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牙日,这天公司一般都会举办尾牙宴,邀请员工,然后发上一年的奖金,也有各种晚会,抽奖活动的,同时让员工们感受大家庭的温暖,增加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尾牙过后,家家户户都开始了过年倒计时,准备各式各样的年货、购买新衣服鞋包(等到春节穿上新衣服,美美哒)、清坉(家里任何一个角落都不放过,把一年堆积的,没有清到的旮旯角落里的东西清除出去,寓意除旧布新,相当于现在的断舍离,整理没用的东西,再添置新的)等。
2、小年
接着就是小年了,(我们南方小年是腊月二十四),之前先是屋里屋外大扫除了一遍,俗称清坉,除旧布新,到了这天,开始要祭拜了。
送尪:传说是送各路神仙上天庭,家家户户要把灶台打扫干净,摆上甜品供奉,让神仙们吃甜食,嘴巴变甜,上天奏好事,等到正月初五才下凡间来。
炊粿:粿,即年糕,有年糕(年年高,一般是糯米粉混合黑糖搅拌成面糊,然后做成圆粿,里面当上碾碎的花生馅,再用竹叶子包裹)和发糕,发糕就是把年糕糊倒进碗里蒸,熟的时候,年糕表层会裂开(寓意笑口常开),裂得越开,表示越发,发财、发达的意思,也就是来年越兴旺发达的寓意。
3、腊月二十九拜天公
这天家家户户备各式年货,因为到了晚上就要拜天公。一般有一根完整的猪蹄、一只鸡、一只鸭、还有鱼,这几样是必备的吧,好像每家每户都会准备。
还有就是年糕、发糕(上图最右边两个白色盒子装的就是了,发糕是用竹叶子做的,显绿色),橘子(大吉大利)、苹果(平平安安)、还有其他各种水果、饼干、糖果等食品。
还要奉茶和酒水,一般还要在桌子两边放上带叶子的甘蔗(拜完还要放到门边)等,接着就是烧金元宝了,燃放烟花爆竹了。
4、除夕
大年三十,除夕夜。
这天晚上在外地的孩子都回家里来,陪着老人家们一起围炉,吃年夜饭。
围炉:除夕夜这天晚上,全家大小围坐在一起,可以在桌上放个火锅,或是在桌下放个小火炉,炉上加木炭,生火,让炉子烧得红红火火的。
守岁:吃完年夜饭,接着看春晚,到零点整时,家家户户开始放烟花爆竹。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桃
5、大年初一
歌谣:初一早,初二“滚锅肉”,初三睏够饱。
开正:正月初一这天要早早起来,拜天拜地拜祖先,拜年之后,由家中长者打开大门,称“开正”。
有的习俗是这天早上要吃干饭,不吃粥,然后炒上一盘青菜(一般是菠菜),一盘豆腐,寓意做人要清白,即清清白白做人,方方正正做事。
这天,还不能扫地(传说是扫帚生日,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非扫不可时,可扫一堆至门边)、不洒水、不倒垃圾(往外泼水倒垃圾,怕破财)、一般是不洗衣服不晾晒。
三十晚上放的烟花爆竹残留下来的那些,也不扫了,寓意满堂红。
6、“滚锅肉”
大年初二,回娘家,俗称“滚锅肉”、“迎婿日”。这个我在上一篇《年味》中有提到。
这天,女儿女婿带着孩子们回娘家,虽然没有以前唱的歌谣夸张,“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现在一般都简化了,如果岳父抽烟,就带上烟酒,没有的话就带上茶叶和酒,作为拜年礼物孝敬长辈。
然后岳父母就会准备一大桌子丰盛的好菜,来招待女儿女婿和孩子们。
我们这儿,有些地方是初一初二回娘家,有些是初二初三回,虽然时间不太一样,但习俗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迎接女婿的到来。
7、迎神日
初三睏够饱,就是说这天可以睡到自然醒。也就是这天没什么事可以做,不过现在很多人都会带着父母去公园走走逛逛,一家人出游。
初四是迎神日,又称接神日。
腊月二十四小年这天,家家户户把灶王爷和各路神仙送上天,让其上天奏好事,等他们玩够了,就要在初四这天下回凡间。
特别是司命灶君,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炉灶上面一般都会贴上司命灶君的贴纸,右下角还要附上一排字,“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
也就是初四这天,要把各路神仙恭恭敬敬的请回家中供奉,以求神明庇佑,全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康如意。
初五,开市。
到了初五,就可以破忌,这一天是财神的生日,做生意的店家,一般会开市,农人们也会开始下地干活,大家都在这天大开门市,寓意开张大吉。
8、天公生
正月初九这天为“天公生”,即天公生日,要拜天公,这天和过年一样隆重。
这天,也要杀鸡宰鸭、一只大猪蹄、还有一整条的大鱼,当然也少不了其他的食物和果品,规格和腊月二十九晚上拜天公一样的,有的地方甚至还要更隆重。
有的地方还会在这天宴请亲朋好友,亲戚们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的。
9、元宵节
“扛尪”
从初六开始到十五,各地习俗都略有不同,也就是过节。有的村镇,会有扛尪(神明)的习俗,一般由村里的年轻人,特别是刚结完婚和生了男孩子的男青年,八抬大轿,扛着神明,一路狂奔,所过之处,各户人家都要祭拜,有的还要添香油钱。
“跳火堆”
经过家家户户门口时,大家都要出来准备祭拜,燃放烟花爆竹,有的还会在家门口设干草堆,等到扛尪的年轻人快到来时,点燃,让他们跳过去(我家这儿没有这样的习俗,这是各乡镇的活动,我不太懂这样的寓意,大概是跳火堆,有消灾免祸、趋吉避凶之意吧。)
“穿灯脚”
穿灯脚,俗称穿灯花,据说是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兵将从中原带来的。这是新婚的新娘子或当年生了男孩子的媳妇,穿红着绿,也就是拿着带叶子甘蔗(寓意日子像甘蔗,一节更比一节甜)穿灯脚。
穿灯脚的灯棚设在祠堂正堂中间,由新婚或生男孩的家人出资,请能工巧匠制作,灯笼造型各异、栩栩如生,还有彩纸扎成的各色人物。新娘们从社庙、祠堂的右侧边门进入,经过灯棚,以求子福,迎祥纳吉。
“排宵”
这个也是有个乡镇的习俗,就是把各种山珍海味,整羊、整猪的上,鲍鱼、龙虾、帝王蟹、燕窝、鱼翅、名烟、名酒、名茶等一桌桌摆上,一排排桌子,也就排宵了。
土豪们财大气粗,场面恢弘壮观,这里就不一一展示了,每年都会吸引附近的人们前来观看。我还没去看过,听说人山人海的,热闹非凡。
“闹元宵”
元宵节,各地的习俗应该都差不多了,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等各种表演。
上几张今年的花灯图片,点缀一下节日气氛。
公园花灯
街上两旁的树上,也张灯结彩,火树银花。